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优秀的教案必须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详细的教案设计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和适应性,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二上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二上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初二上教案篇2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倡导“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要求英语教师从组织教学活动入手,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手段,采用视听法、情景模拟、情感激励及任务型教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导入、练习、归纳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与疑问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交替进行,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过程的多样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角色扮演,实践体验,合作与互助等学习方式,来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的过程,使枯燥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易于接受。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unit3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为课题,谈论过去某一时刻正在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如何在各项语言实践中正确使用过去进行时态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本课是unit3的第一课时,围绕着ufo到达时人物在做什么这一话题展开,主要通过听说形式让学生初步学习、应用过去进行时态,让学生能使用这一时态表述在过去某一时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或状态,从而为本单元接下来的语言教学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使用目标语言进行简单的交际与交流。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图片、情景思维、俩俩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掌握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学会描述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或状态,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现在进行时态和一般过去时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特别是对要用到的一些动词,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便于教学内容的突破。教材选编了富有科普意义的ufo作为话题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应该能较为轻松地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大部分学生能认读、听懂、理解目标词汇和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90%的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分层情境,两人或多人运用过去进行时态进行对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语言情境,采取小组合作互动的方法,开展对过去进行时态的学习,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 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创设新闻播报、抓凶手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在语言情境中使学生理解过去进行时态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使用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进行会话等语言交际行为。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歌曲欣赏 :“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
(一)学习目标
1. to be able to read,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 with the past progressive.
能够认读、听懂并理解过去进行时态的陈述句和疑问句。
2. to learn to talk about the past events by using the past progressive.
会用过去进行时态谈论过去正在发生的事件。
3. to be able to cooperate with your partners and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to solve the real problems..
能在小组内与同伴进行合作互助学习,并学以致用。
(二)新课导入
1. 图片导入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老师指着图中的ufo)
s: a ufo.
t: what’s the man doing?
s: he’s looking at the ufo\ standing...
t: yesterday afternoon a ufo arrived on the earth. at that time a man was standing near i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1: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s2: i was cleaning my room. ….
t: very good. this class we’ll learn “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first let’s look at some pictures of places.
设计意图:导入课题,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出示图片
bedroom, kitchen, bathroom, barber, barber shop, barber chair…(新词呈现)
t: what place is it? (依次指着图片,让学生猜什么地方)
s: it’s a bedroom…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通过各种图片资料把学生带入新课。
(三) 图片展示
出示图片:
t: where was the girl when the ufo arrived? (老师指向图中人物a发问)
s: she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老师依次提问人物b-f)
t: now imagine you are one of the persons. talk about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with your partner.
pair work:
a: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b: i was in the front of the library.
(同学结组谈论1a图片中的人物当ufo到达时他们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练习目标词汇和句型“当什么时候某人在哪里”。
(四)猜一猜:
依次出示五张图片:t:what was she\ he doing at 9:00 yesterday morning\ …?
引导学生回答s: was she\ he doing sth. ?
t: yes, she was.\ no, she wasn’t. she was doing sth.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创设情境,呈现目标语言。
(五)a flash:“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t: what was 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s: he was…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flash,使学生能说出当ufo到达时flash中的人物分别正在做什么,练习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
(六) 听录音,排顺序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听力练习目标语言,培养学生捕捉关键词语的能力。
(七)pairwork
what was he/ s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he/ she/ was doing……..
设计意图:由学生结组谈论当ufo到达时图片中不同的人物活动,进一步练习目标语言。
(八)news report
昨天晚上10点钟一个不明飞行物降落在我们学校,当时你正在哪里?在做什么?
a: where were you when the ufo arrived?
b: i was in the barber shop.
a: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
b: i was cutting hair.
(活动要求:可以小组内两两对话进行展示,也可由一人提问,轮流回答。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运用过去进行时进行交流和汇报,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句型。
(九) activity: catch the killer
昨天夜里,一名男子被谋杀了。张警官对此事进行了调查。但是每名嫌疑人都能说出当时他在做什么。凶手到底是谁?请你来当“一分钟警官”。
(游戏规则:请每组扮演警官的同学在一分钟内,尽可能多地询问其它小组同学,那时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无法回答或回答不符合逻辑的同学即为“凶手”。完成任务最多的警官即为“最佳警官”。被抓到的“凶手”在课后要完成警官布置的额外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在游戏中再一次复习了重点句型。
(十) group work: a lifestyle survey
请学生调查组内的其它同学上周一晚上8点分别在做什么,然后由调查人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进一步使用目标句型进行交流,增进对彼此生活的了解,让学生懂得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十一) summary
小组合作归纳过去进行时的用法(过去进行时表示什么样的动作或状态,你认为常与哪些时间状语连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归纳,加深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小结、反思,知道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十二)课堂即时性评价
每个小组准备一套题(每人一份),八个小组交换题目,当堂完成,由出题的小组对其进行现场评价。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评出最佳出题小组,最佳完成小组,本课最佳合作小组、明星小组各一个,其余小组为希望小组。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十三)布置作业
以“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为题,写一写在昨天这些不同的时刻你和家人在哪里、在做什么,60词左右。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写作的形式使学生灵活地应用目标语言,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板书设计: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t: where was the girl when the ufo arrived?
s: she was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t: what was he / she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s: he/ she was……..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例如:提问、竞争、表演、游戏、调查等,使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够在情境中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两种语言的差别。同时对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合作、创新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这有益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
2. 针对本课所学语言点,由学生小组互相评价。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二)评价方法:
1.观察法。
2.作业与测验法。
初二上教案篇3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些东西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不过,它们都曾在历史中留下剪影,请选择一两件东西,写一篇文章,介绍它们的特征及功用。
2.请写一个片断描述你所在的城市广场的雕塑,要求抓住特征,说明顺序合理,用词简洁、生动。
二、课外收集与屏风有关的古诗词句,或者相关的材料,组织一次“话说屏风”的读书交流会。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文房四宝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
(摘自《人民画报》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四宝”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点。
2.体会本文的行文特点。
参考答案:
1.本文采用了分类说明的方法,先总说后分说,在依次介绍“文房四宝”时,介绍了历史、产地、制作及其优点。
宣纸: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抗老化,不易破碎。
徽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光泽如漆,其坚如玉。
湖笔: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磨墨经久,耐冻。
(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2.说明中穿插故事的叙述,将记叙和说明有机结合,熔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初二上教案篇4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是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利用分母有理化化简.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本节的主线,学生掌握性质在二次根使得化简和运算的运用是关键,从化简与运算由引出初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分母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理解决定了最简二次根式化简的掌握.
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二次根式的除法与乘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强调根式除法结果的一般形式,避免分母上含有根号.由于分母有理化难度和复杂性大,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分母有理化的意义及计算结果形式.
教法建议:
1. 本节内容是在有积的二次根式性质的基础后学习,因此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模式,通过前一节的复习,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再结合积的性质,对比、归纳得到商的二次根式的性质.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适当的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索方向.
2. 本节内容可以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讨论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运用这一性质化简较简单的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分母可以开得尽方的二次根式);第二课时讨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并运用这一法则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课时运算结果不包括根号出现内出现分式或分数的情况;第三课时讨论分母有理化的概念及方法,并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把运算结果分母有理化.这样安排使内容由浅入深,各部分相互联系,因此及彼,层层展开.
3.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中的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运用类比、归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能利用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分母有理化概念,并能利用分母有理化解决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近似计算问题;
4. 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公式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公式的引入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 通过分母有理化的教学,渗透数学的简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还要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除法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
2.难点:二次根式的除法与商的算术平方根的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归纳的方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在学习了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本小节
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学,进行总结对比.
四、教学手段
利用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回忆及得算数平方根和性质: (a0,b0)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出的?(上述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是由具体例子引出的.)
学生观察下面的例子,并计算:
由学生总结上面两个式的关系得:
类似地,每个同学再举一个例子,然后由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二)新课
商的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有 (a0,b0)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让学生讨论这个式子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b0,对于为什么b0,要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因为b=0时分母为0,没有意义.
引导学生从运算顺序看,等号左边是将非负数a除以正数b求商,再开方求商的算术平方根,等号右边是先分别求被除数、除数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再求两个算术平方根的商,根据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可以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例1 化简:
(1) ; (2) ; (3) ;
解∶(1)
(2)
(3)
说明:如果被开方数是带分数,在运算时,一般先化成假分数;本节根号下的字母均为正数.
例2 化简:
(1) ; (2) ;
解:(1)
(2)
让学生观察例题中分母的特点,然后提出, 的问题怎样解决?
再总结:这一小节开始讲的二次根式的化简,只限于所得结果的式子中分母可以完全开的尽方的情况, 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
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结.
(三)小结
1.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2.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化简.
(四)练习
1.化简:
(1) ; (2) ; (3) .
2.化简:
(1) ; (2) ; (3)
六、作业
教材p.183习题11.3;a组1.
七、板书设计
初二上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捍卫世界和平。
二、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明确】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比如:我们过生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外, 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二)简介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鞠躬(jū gōng): 弯身行礼. 瓦砾(wă 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
鞠躬(jū gōng): 弯身行礼. 地窖(jiào):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精疲力竭( jié ):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 也没有。 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 fù ):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 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 chuí):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垂:流传。
颤巍巍(chàn wēi):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四)整体感知:
1、战争是残酷的野蛮的,它带给人类的是屠杀、是毁灭。同学们请看下这些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当看完这些图片时,也许你们就会对这篇课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明确: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写一位苏联青年红军战士,为解放南斯拉夫而牺牲,一位南斯拉夫妇女不忍其暴尸战场,不顾年老体弱,艰难地将其掩埋,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燃在战士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文章主题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2、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老妇人渴望解放、和平、对苏联红军烈士满怀敬意,奉献爱意。表现出深沉、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自由谈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提示:
炮火连天,环境危险
年老体弱,掩埋艰难
掩埋形式,情同母子(跪吻嘴唇、前额)
燃起蜡烛,意义特殊(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
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4、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进入一种忘我境界,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本文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战斗友谊,歌颂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5、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五)教师小结
(六)巩固提高:
①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三题
②辨词练习(例句见课文)
烧毁、烧焦、 珍藏、珍爱、 耸立、肃立、
(七)作业练习
1、巩固字词
2、进一步品味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字词
2、回顾课文内容
谁来回顾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二、思考、讨论,进一步品味课文的艺术特色
1、重点语句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哀悼之情。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2、写作特色
1) 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文中多次对炮火进行描写,例如文中第16段“德国人还在轰击”,第18段“德国人还在开炮”,第27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等等,这样多次重复的描写,一方面,一方面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紧张而激烈的战斗,另一方面也看出敌人的疯狂。而与环境恶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妇人的临危不惧,她不顾艰难,不顾年老体衰,亲自为烈士埋葬,所以老妇人在炮火中的行为就格外感人。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包括表情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文中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吃力,然而又那么认真。不难体会到,是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包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舍生忘死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表现出她对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 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文章对于烛光的描写,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烛光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老人与烈士之间的“母子”情深。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深挚的情谊,战争才能够取得胜利。
三、教师小结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四、作业练习
1、抄写课内生字词。
2、完成作业本
?课外思考题】
思 考 : (一)
文章的哪些部分感动了你?为什么它使你感动?如果作者换一种写法,你还会被感动吗?
思 考 (二)
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战争留给一个民族的是什么?在面临战争,面临灭亡的时刻,每个国家的人民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
初二上教案篇6
一、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3、 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 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5、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二、 重点和难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其原因。
2、树立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难点: 3、 组织好“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 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关于生物种类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宣传片,以及珍稀动植物的图片。
2、将学生分为三组,推选代表,指导学生分组准备“角色扮演”的材料。
3、制作cai课件。 学生:1、搜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资料。
2、搜集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措施的有关资料。
3、收集“白头叶猴”的背景资料,选出代表,准备好辩论提纲。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1、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2、我国生物多样性形势不容乐观
观看宣传片,进行情感体验。观察图片和图表,发现问题,讨论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观点。
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播放宣传片,创设情境。
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教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教育。组织观察,讨论分析。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其他措施
四人一组分析课本资料,重点选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讨论结果,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观察课本插图,四人一组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阅读课本,进行补充。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资料,进行交流整合。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行为,形成正确认识。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强调依法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角色扮演
辩论生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课堂小结
分成三组,派代表分角色进行辩论,其他学生参与发言并作出评价。
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组织辩论、协商,进行评价,达成共识。
介绍潘教授和白头叶猴的真实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初二上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2)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与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推测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引入课题(学生作答)
1.请说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系数×系数)×(同字母幂相乘)×单独的幂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说出多项式2x2-3x-1的项和各项的系数项分别为:2x2、-3x、-1系数分别为:2、-3、-1
问:如何计算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该怎样计算?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长方形长为(a+b+c),宽为m,则面积为:m(a+b+c)
现将这个长方形分割为宽为m,长分别为a、b、c的三个小长方形,其面积之和为ma+mb+mc因为分割前后长方形没变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据什么规律可以得到?从中可以得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该如何表述?(学生分组讨论:前后座为一组;找个别同学作答,教师作评)
结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用单项式分别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m(a+b+c)=ma+mb+mc
运算思路:单×多
转化
分配律
单×单
三、例题讲解
例计算:(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初二上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