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的重要训练,写作文能够提高我们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年味儿》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年味儿》作文篇1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光终于在大家的催促下一步步的走来、。
一大早,家人都开始了快乐又繁忙的生活。你瞧,“家伟,你贴歪了”“什么贴歪了,你拿三角尺子量一下,这可是标准的90度。”我和姐姐正在窗前边贴对联边争论。“快点,一会儿还要去打年货呢。”父亲开始催促了。“我知道了,马上就来。”我不耐烦的说。
街上真是人山人海呀,我们在超市左挑右选,瓜子仁、杏仁``````哈哈哈,都是我爱吃的,我抱着一堆零食蹦蹦跳跳的去找父亲母亲了。姐姐也不示弱,她拿着虾仁和牛排不停的往篮子里放。
最受大家喜爱的年夜饭终于开始了,母亲的手艺一向好,老远我们就闻到香味了,看着一桌子的满汉全席,我们口水直下三千尺。哈哈哈,父亲说,等一下再吃,先去放一下鞭炮。随后,我们在烟花中快乐的品尝着美味。
年初一最有趣的就是拜年了。我们一家人拿着礼物,开始奔走。外面四处都是热闹的鞭炮声,人们脸上都是动人的微笑。三叔家到了,一进门便收到三叔的大红包,我乐得笑开了花。便高兴的说:“三叔新年好。”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懂事, 三叔笑眯眯的夸我。
来放孔明灯吧,在母亲的帮助下,我点燃了灯笼,用它寄托我新年美好的愿望。新年的味道,真甜美。
《年味儿》作文篇2
刚一放寒假,我和爸妈去平谷郊区看望姥姥,姥姥说今天是靠山集大集,她要去赶集购置年货。于是,我们也参加到年货购置的活动中。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点不假,一靠近大集,我就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村年味儿。距离大集还有一段,路上的人便已经摩肩接踵了,不得已,我们只能弃车步行进集市。
走进大集,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形容这里一点儿也不过分。吃的、用的、穿的、装饰品、各种玩意儿在这里应有尽有。因为靠山集地处京津冀地区,赶集的人也不同,不仅仅有平谷本地人,就连周边河北、天津和北京市区的人都赶来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选购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瞧,这一片最红火了,各种春联、中国结和大红灯笼映红了每一位前来购买人的脸。中国人最喜欢红色,因为它是喜庆的象征,每一位赶集的人一定会在这时候买上几幅对联,拎上几盏灯笼或拿几对中国结装点过年的家。这时,一阵叫好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循着声音,我见到一个摊点前围满了人,挤进一看,原来是现场写春联的,买春联的人一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写春联的人立即提出一副和他心意的“特制”对联。那潇洒的字迹、工整的对仗和对联里溢出的满满祝福,还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中华文化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展现着。
看,这里是小孩儿们的天堂。“二十三,糖瓜粘。”小孩子们才不管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粘住呢,反正自己的嘴巴不能闲着。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糖果在这里应有尽有。“妈妈我要这个。”“奶奶我要那个。”大人们这时也格外开明,借着灶王爷的面子,把平时给孩子们的清规戒律一概抛向脑后,各样的都会称上些,让孩子们心满意足地拎着糖果回家。
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大人们往旁边一挪,开始购置年货。什么灶王爷的画像、杨柳青的年画、农民自产自销的瓜子、花生,红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梨……每一种都不同于超市里买到的,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看着虽不是那么精致,但用起来、吃起来却非常放心。忽然,一种像包子,颜色黄黄的食物吸引了我。姥姥告诉我:“这个叫‘粘勃勃’,是当地农民用大黄米、红小豆等粗粮做成的,这东西在以前是每家过年的‘标配’哦!”说完,姥姥也让摊主包上10个,准备带回家让我尝尝。
越往里走人越多。各种当地山货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老人亲手做的小孩儿衣服虎头鞋子散发着朴实的味道,还有那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着实让人赞叹。这里的农村大集,散发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和谐、富庶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你还觉得如今的年味儿淡了,那就去赶一次农村大集,相信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儿、人情味儿一定会让你爱上过年的。
《年味儿》作文篇3
新年已经过去了,但在过新年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你就是找年味儿。
以前过新年,我认为十分平常,因为每一年都是这样过的。正是因为人们有这种思想,年味越来越淡了,所以我今天去寻找年味儿。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经不住瞌睡虫的诱惑没看几会儿春节联欢晚会,就睡着了。正当我睡得正香时,“啪啪!啪啪!”的声音把我吵醒了,我一看手表,原来十二点整了,都在放烟花呢!哦,原来放烟花儿就是年味儿。
新年了,当然要穿新衣服,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了开太百货,为我买了一件运动服,为老爸挑了一件衬衫,为老妈也买了一件大衣。商场里的人真多呀!每个人手里都大包小包的,有的甚至拿也拿不过来,而且商场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真叫人眼花缭乱啊!原来,购物就是年味儿。
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有着鲜艳的大红灯笼。我们一家去了菜篮子里。哇塞,龙虾四百多元一斤呢,真是贵哦!我连忙拉着老爸的衣服走开。对以我一个小学生来说,已经是天价了,这些菜之所以这么贵,一定是大家像炒房一样炒起来的。原来,摆正月酒就是年味儿。
……
年味其实不用刻意去寻找,在乡下,在城市,到处一片热闹的景象,人山人海。
年味儿不是很好找吗?是啊,年味儿无处不在。
《年味儿》作文篇4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霜雪未融,暖阳依旧,桃花十里,逢故人,迎新年。此情此景,年味儿依旧,我心所向。
春节将至,我们一家便“抄起家伙”搬移回到老家衡阳,探望亲人,体会年味。这不,正值腊八,大街小巷便已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眼望去,一条街都是些年货、杂拌,以及各种新奇的玩意儿,别提多有意思了。这一天里,老人们还会捣鼓些瓶瓶罐罐,将腊八蒜呐,蒜蓉呐,都统统倒入罐中,再放上些醋,拌匀了,密封起来,以求入味。等到过年了,再取出来,那时蒜味儿淡了,醋味也淡了,少了呛鼻的气味,却添了些许香味,那味道才是赞不绝口。不过,我们时常会耐不住性子,好奇地戳破密封条,在被辣椒熏的“潸然泪下”后被长辈训斥一顿。即便如此,那时的我们依然乐此不疲。
看着大人们为了筹备吃穿用度的年货而忙得焦头烂额。最高兴的恐怕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了,大人无暇顾及我们,我们便上街撒野,捉迷藏,猜灯谜,甩响炮,偷吃蜜饯,都令我们不亦乐乎。在欢声笑语中,迎接盛大的春节。那啊,是年味儿。
清晨的第一炮将我们从梦中唤醒,仿佛宣告着着“年”的降临,又仿佛象征着忙碌的一天的到来。天微亮,晚辈们便将包饺子、包子材料准备好,肉馅啦,韭菜啦,红豆啦,摆的满满一桌。一家人熟练地揉捏着面团,不出一会儿,几百个鼓鼓囊囊的“白肉球”便成形了。我们不会包,到也依葫芦画瓢,捏出了几个怪模怪样的“扁豆”。不过终究耐不住性子,在收了红包后,便上午成群的跑没影了。直到暮色垂帘,油香四溢,我们才循着香味。回到家中。那儿,是年味儿。
刚进门,扑鼻而来的糖味儿便馋得我们“口水直下三千尺”。可那些糕点,甜食是用来供奉灶神的,我们只能眼馋的看着。外婆见人齐了,笑咧咧的,将大家聚于供台前,亲自点上香,开始拜佛祷告,祈求安康。一缕缕,烟香缭绕,静人心扉,虔诚安详,那是年味儿。
经过虔诚的祈福,终于开始吃团圆饭了,大家围坐在桌前,只见几盘鱼肉,几笼包子,一碟晶莹饺子等佳肴,摆的满满一桌,还有一大锅老火汤。大家动筷子,互相敬酒,其乐融融。外婆将腊肉啦,青菜啦,蔬果啦,“哗啦”一声,全倒入老火汤中,一锅端。霎时,老火汤沸腾了起来,那气势活像“鸿门宴”一般,蘸上自家拌的辣椒,那味道,也真是堪比《舌尖上的中国》!余香缭绕舌尖,那啊,便是年味儿。
吃完团圆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温情脉脉的谈笑风生,陈年旧事,鸡毛蒜皮,过得去的,过不去的往事,似乎都成了谈资。远在他乡的儿女,为这一场团聚,千里而来,独守空房的父母,为这一场团聚,喜笑颜开。年味儿,何尝不是家人团聚之乐。
不过,我们可没这闲情雅致,撒开脚丫跑向屋外,看着千家万户所燃放的烟花,交织缭绕,看着火花星子在天空中绽放一轮月圆,时而如天女散花,时而若群星璀璨,将沉寂的夜色照亮如同白昼。幕幕绚烂,倒映在孩子们的眼眸中,那,是童年的倒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年月更迭,年味儿却是久久不散的,徘徊于心,我们颠簸一生,所寻的,何尝不是,久违的年味,遥远的故乡,熟悉的故人,一段温暖的过往。
年味儿,我心所向……
《年味儿》作文篇5
无意间瞥向窗外,一缕寒冬的冷风划过脸庞,给人带来放松和惊喜。山风依旧清新,白云依旧悠闲,旷野依旧豁达,岁月依旧淡淡如歌,而欢腾的春节却惊扰了有序的城市。
一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又长大了好多,照过镜子,细看后才后知后觉。
年前的大雪冻不住大街小巷里热闹的鞭炮声和人们的谈笑声,家家户户贴上了火红的对联,门前还挂了俩火红的大灯笼,象征了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像对联和灯笼一样红红火火。
过年那段时间,最喜爱的就是年夜饭。一家人围在一张大桌子前,小孩子对长辈表示祝福,敬酒可是我最喜欢的。每年的过年前几日,我便早早地准备好我的祝福语,就等着吃年夜饭时大显身手。至于我苦心筹备词汇的原因之一,当然是为了拿到更多的压岁钱。
吃完年夜饭后,爸爸妈妈给未能见面的亲戚发短信,打电话送祝福,而我们的小孩子则是聚在一团商量如何玩得开心。
天色刚晚,在家就能听见外头鞭炮烟花的响声。“咻——”,你听那是冲天炮,“嘭——”那个叫“蜘蛛王”。推开门,站在门口,充满羡慕的眼光望着那一簇簇烟花点缀着比哪一晚都深邃的天空。
大年初一清早,穿好新衣服就出门了。这一天无论怎样都要出去走走,因为我还要向别人炫耀我的新衣服。按理说今天才是我家真正的过年,因为姑姑除夕没有回来。
这一天的午饭多了个仪式——吃“砧板肉”。这肉的由来还是吃饭时爷爷讲的:在很早以前,每逢过年吃饭前都会放置一些肉在砧板上(也就是菜板)那肉便是给小孩子吃的。吃饭前,每个小孩子吃一块,吃完后正式吃饭时便不准再吃桌上的肉,因为在那时的普通人家里,一年也就能吃上一次肉。说到这里,我们便开始埋怨饭前不该吃这肉,惹得大人们哄堂大笑。
在那几日,每天早上最期待的话题便是走亲戚,这让我又多了一个奇怪的爱好——串门,爸爸妈妈看出了我的小心思都一个劲儿的喊我“小财迷”。
虽然除夕和初一的饭菜都非常丰盛,但不出所料的话,在未来的一个星期里都要不断地解决剩菜。不过好在我机智,前两天就都塞完了。
新年新希望,伸出你的手掌,对着冬日的暖阳,血液和阳光混合的红色便在心中沸腾,在眼前涌动。寒风又划过脸庞轻声地对你说:明年春节再见!
《年味儿》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