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我们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的重要训练,写作文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年味儿》作文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年味儿》作文篇1
过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俞源老家,近距离亲近了传统的年味。
传统大年,排第一位的当然是吃的喽。过年最重要的菜非猪头莫属。俗话说:“有钱没钱,买个猪头过年”。猪头虽说其貌不扬,但是猪头肉却是传说中的美味。爷爷用力将煮熟的猪头掰开,把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哇,那个美味啊,实在没有办法找个适宜的词语来形容。猪肉烧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级美味。你们明白豆腐是怎样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首先要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把豆浆放入大锅中煮熟。这时,需要“魔术师”--奶奶出场了。只见她把一小勺盐卤化开,倒进豆浆里,搅拌几下,过了几分钟,豆浆神奇地变成了豆腐脑。奶奶再把豆腐脑倒进一个木框里,盖上盖子,上面压上石头,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盖子,香喷喷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吃饱喝足了,就该去看大戏了。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孙悟空翻着斤斗上场了,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画着花脸的将军,穿着鲜艳的铠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气极了,正带领着士兵和敌人激烈地战斗;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脸上涂着“土豪金”的财神,捧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忙着给大伙儿拜年……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传统大年。
《年味儿》作文篇2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年味儿》作文篇3
寒假一来,年味儿就开始浓了。大街上的人们都忙开了,忙着买新衣服,忙着置办年货,忙着走亲访友。街上张灯结彩,超市红红火火,市场热热闹闹。
我们也不例外,除夕早上,妈妈和小姨一起去街上采购年货,我和爸爸在家贴对联,爷爷奶奶忙着打扫卫生,全家人都忙得热火朝天。
到了下午,妈妈开始和小姨一起准备除夕夜的团圆大餐,爸爸和爷爷在杀鱼杀鸡,准备用它们鲜美的肉来让这个除夕更有“年味儿”,而我则在客厅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偶尔还会去帮妈妈打下手,一会儿拿盘子,一会儿端菜,当然偶尔也会偷偷地用手捏一块美食放入口中,厨房和客厅里那浓浓的年味儿经久不散。
傍晚,远方的亲人陆续来到我家,有说有笑地在客厅里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已经五点了,准备吃年夜饭了。亲人们围坐在圆桌边,爸爸首先站了起来,对爷爷奶奶说:“祝爸爸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我敬你们一杯!”我紧接着也拿起杯子,用果汁代酒,向爷爷奶奶送上了新年的祝福。爷爷奶奶笑呵呵地拿出了一个红包放到我的口袋里,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开始吃饭了,各种各样的菜品看得我眼花缭乱,红烧肉、清蒸鱼……还有美味可口的饺子,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吃完年夜饭,我们来到了客厅,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春晚,我们边看边笑,客厅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除夕夜,家人团团圆圆,到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作文篇4
因为快过年了,所以,今天我就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办年货,顺带也来感受感受十足的年味儿。
——题记
今天,阴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可是并不能打消我们办年货的兴致,我们拿了两个大的环保袋,一路说说笑笑的走向了超市。
路上,我们看到大街上车水马龙,有好多车的车牌上写的都不是以“豫k”开头的,这一定是回家过年的游子们,看着这些,我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了老人看到孩子回来了的喜悦,看到了那些老人们特意准备的团圆饭,看到了孩子向父母说最近自己的工作顺不顺利,问老人最近身体怎么样,总之,因为牵挂。
走到了超市,我们彻底惊异了,车棚里的车子停的满满的,很多人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往外走,我们被这浓浓的年味儿吸引着,随着人流涌进了超市。
刚刚迈进大门,一片火红的颜色就在我们的眼前绽放了,原来了那些灯笼和新年挂坠展览,任顾客选购,走进展览区,头上是一个个灯笼,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挂坠,有鱼挂坠(年年有余——年年有鱼)还有鞭炮样式的,还有大大的“福”字,中间的柜台上当然少不了春联和窗花咯,总之,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走到食品区,只见一片人山人海,各个柜台都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想找一辆手推车都甭想,全部被人们抢走了,我们只好垫了个篮子笨手笨脚的挤来挤去,偶儿碰撞了,也不会发生口角,大家互相相视一笑,一句年货办齐了吗?办齐了!一句朴实的话语温暖人心,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呵呵,在这里,我又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儿,这是一种拥挤的年味儿。
走进服装区,这里也是人山人海,看来大家都在买新衣呀!看着一个个小朋友缠着妈妈要买走自己喜欢的那一件衣服,甚至流下眼泪,看着有的想小朋友眼睛上还挂着泪珠,但是脸上却笑眯眯的,手上抱着自己跟父母磨了好长时间才得到的衣服,心里只想笑,这些小朋友还是天真,不懂事儿呀!
今天,我感受到了浓浓年味儿,感受到了浓浓中国情,那种拥挤的感觉,那种人与人之间的问候,那种团圆的味道,那种穿新衣的喜悦,这不都是年味儿吗?同志们,你们感受到这些年味儿了吗?
《年味儿》作文篇5
过年,是作家笔下永远道不尽说不完的话题。有“噼噼啪啪”震天价响的鞭炮,有层层叠叠的玉盘珍羞,有千遍万次繁琐不一的吉利话,有孩子几个月前就规划好如何花销的压岁钱……诸如此类,不可或缺。正是这些物象营造了过年的意象,才有了我们所说的抽象的“年味儿”。
不过,年味儿也许不是这般粗暴就可以下定义的。它更多的源于每个人内心对过年的不同感受、不同看法及不同思考。乍问某人何为年味,他也许会不知所措结舌瞠目。可是一旦到了春节,那种年味儿每个人自然就能感受到——即便并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也许偶然看到人家阳台上悬挂的那串串香肠、一对咸鱼或几只风干鸡,你就能感受到年味;也许写作业或睡觉时楼下突兀地一声爆响,紧接着又是一阵尖锐刺耳的鞭炮声,你在惊吓之余就能体味到年味;也许除夕看到妈妈忙着料理蒸笼、锅盆和电饭煲,一片片氤氲着油气和酒香的白雾从厨房飘来逗引着你的鼻粘膜时,你能意识到年味;也许吆喝着让你帮忙贴春联时,你就能沉浸在年味之中。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一阵无厘头的想法,一段漫不经心的回忆,都会使你突然发觉:这是过年哎。
我的年味儿又是什么呢?今年的大年初一,我和父母去家拜年。住在乡下,那附近鲜有同龄的玩伴,亦无花担儿舞龙之类习俗,百无聊赖之际我拎了把凳子在屋旁的边翻翻闲书,眼前景色虽显荒凉无趣,倒也怡然自乐。往年,家家户户肯定挤满了来拜年的儿孙晚辈,院子里人声鼎沸,笑语欢声不断。如今,只有耳边偶尔传来的嘈杂驱散着上的寂静、空旷,不知名的鸟雀在头顶杂乱细碎的鸣叫,像水洗过的蓝绸缎,凉匝匝得干静明澈。临近了,麦苗早已探出了头,有一指多高了,虽然仍很瘦小,在泥土地里仿佛惊恐的孩子一样蜷缩起身子,可是仍然能够想象一个多月后整田整田流动的绿浪。我放下书,沿着田埂向田野更深处走,这时远处一声惊雷,“轰——啪——”,打破了这诗样的宁静——是爆竹。狗气势汹汹地狂吠,扭转身子甩着尾巴找寻着那不速之客,鸡鸭也在窝里不安地骚动。这重重一声响,彻底点亮了那蓄势已久、骚动难耐的年味儿。
在那须臾片刻之间,我从未那样深刻地意识到过年了。因为那样的沉寂和突然的热闹是我所熟悉的:每年春节在乡下,总不似书中所描绘的过年那般热闹非凡、花团锦簇。每每回忆往年的春节,印象中也只有将午未午时迷雾一样金色的阳光,以及鸟雀啁啾、树林阴翳的闲散下午。我的年味儿无关乎鞭炮、红包抑或对联,而是一种熨帖、清朗、悠闲的心境。
《年味儿》作文篇6
小时候盼过年、爱过年,数着手指头,翻着月份牌,简直就等不到。当山野的风变得凌厉了起来、当小伙伴们的脸蛋带着红润、兴奋地交头接耳着自己的花衣服时,我知道年就要来了。
过年就是乡亲们说的,吃好的。进入腊月,最先吃到的是炸糕,自己家的、亲戚家的、邻居家的,大的、小的、圆的、扁的、红糖馅的、红豆馅的。家家都打开门帘,白气腾腾往外冒。炸糕的麻油香味在村里此起彼伏、缭绕不散。然后是吃到酸汤葱花拌现压的粉条,粉条白得莹亮,葱花绿得爽心。大人孩子一人呼噜一大碗。团好的粉条子摊放在案板上、竹篦子上,白花花摆满了院子,等冻瓷实了,码放在大缸里。每个人都明白这以后就有管饱的酸菜猪肉炖粉条子吃了。然后是杀猪声,嘹亮而喜庆,大人孩子都从这嘹亮里闻到了肉香。然后是杀猪菜,按说这菜里熬的不是上好的肉,但就是香,现在明白香的原因是铁锅熬菜火候到,肉是纯自然的肉,山药白菜蔓菁都是纯天然的好东西,七大姑八大姨七手八脚把菜切碎了,哗哗推进去,炖在一口大锅里,架起大柴火,熬了大半天,肉有菜味,菜有肉香。就像老夫妻,就像老街坊,是时间的积累之美,是相互包容之香。老少爷们喝一通,嚷一通,歪七扭八醉几个。然后,是腊八粥,我吃它印象不深,深的是奉了妈的命令给各家送粥,东家一碗,西家一碗,近处一碗,远处一碗,哎呀,没完没了,小孩子走路边走边玩,收工回来,满袄襟满裤子的粥。但是妈是不骂的,因为过年了。
《年味儿》作文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