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是对作品情感和意义的深刻体验和领悟,不少人写观后感时要注重结构和层次,不要零碎无章和概念混乱,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与梦相约观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1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工作作出部署。全会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让我们再次深深感受,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执政的优势。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高举旗帜跟党走。心中有青年,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就要“身”入青年,真正缩短与青年的距离,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真正把青年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青年的意见反映上来。
要“情”入青年,坚持走青年路线,深入基层一线,真心实意同青年交朋友,生活上与青年走近,感情上与青年拉近。改善农村青年生活品质,是迫在眉睫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落脚点是农村青年全面发展。要大力培养农村青年,支持农村青年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着力培育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抓稳乡村振兴的“接力棒”,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图景,全面提高青年精神物质生活品质。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2
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而那一抹红是人民心中对党和祖国最诚挚的问候,是百姓心中的慰藉与守护。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切实目睹着祖国的发展壮大,无时无刻不在感叹,何其幸运生在这一年代,伟大的祖国正繁荣发展,我们也必将担负起责任,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你我携手,跟进时代的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手握更好的明天。思想跟进时代发展,将党的教育深化、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重要理论学习为主导,以实践深入理想为契机,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为新时代新中国的发展喝彩,同伟大征程携手共进。
党的建设引领伟大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指出:“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全国各族人民要将“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明确认识新时代的建设发展需要围绕“四个伟大”进行。
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时代的发展,更需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做到自强不息精神的弘扬与延续。今年是西藏改革开放的第61周年,在这特别的一年里我们更要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在变化,城市在发展,我们面临着如风云变幻般的各种挑战,而越是这种时期,我们越要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深知唯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让我们携手共渡难关。珍惜革命先辈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铸造了我们如今和平__的幸福城堡。
时代在发展,中国在行动。感恩来之不易的今天,做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为更加美好的中国未来而奋斗。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3
坚持“准确识变”,以“承前启后”的姿态,把握新发展阶段的伟大“跨越”。跨越是建立在积累之上,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即将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这些成绩的取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展现,也是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标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反映出了党和国家科学正确的决策和领导。“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步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们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意义,以“承前启后”的姿态接过历史的“交接棒”,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辉煌。
坚持“科学应变”,以“勇于变革”的姿态,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转向”。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用于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的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对推进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改变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用gdp增速衡量我国五年规划的考核导向。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把新发展理念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对“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学应变”“勇于变革”的正确姿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主动求变”,以“着眼百年”的姿态,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当中,既有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也有国际环境的复杂调整,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全球化逆行、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等等,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世界市场和世格局的不稳定性,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可控风险,面对这些变化我们需要“主动求变”,正如规划建议所讲,“加快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在于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国内市场的巨大空间,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就在于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在于满足14亿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发展格局符合国家安全需要,我们应当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深刻“调整”,积极投入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当中,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之力。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4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将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气神贯穿工作始终,凝聚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用心用情用力“耕”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蓝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谱写新篇章、砥砺新征程。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初心,深耕民生福祉“责任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回顾“十三五”时期的奋斗征程,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印记。细数“十四五”规划的具体措施,同样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百姓的好日子来源于党的好政策,同样也来自于党员干部的“好动作”。党员干部身处为百姓服务的最前沿,应自觉对照为民服务初心,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当好百姓的“孺子牛”。在开展工作、落实政策过程中,要主动做到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以群众的关注焦点作为工作重点,自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划进自己的“责任田”,通过在办实事、抓落实中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和难处,为人民谋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担当作为,勤耕干事创业“承包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分析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当前,脱贫攻坚处于关键期,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基层治理面临新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杂的任务,最需要党员干部具有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的“老黄牛”精神。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要自觉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承包田”意识,积极投身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去,在经历风雨中练就担当的“铁肩膀”,在实践磨炼中挺起实干的“硬脊梁”。干事业尤其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不能高高在上、凌空蹈虚,而是要以“匠人”精神下好“绣花”功夫,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在“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开拓创新,精耕改革发展“试验田”。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充分说明,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时,“精耕”找方法、“厚植”抓机遇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拓荒牛”一般,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要主动聚焦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敢于做“火车头”,勇于当“排头兵”,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力求在已有经验上与时俱进,做到因事而异、举一反三,通过主动求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工作中谋划新方法、打开新局面,实现各项发展改革工作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面对新发展,踏上新征程,我们要继续秉持“我将无我”的初心,发扬埋头苦干的精神,激发敢闯敢试的斗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推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航船乘风破浪、坚毅前行!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5
“百年机会真难遇,一线光阴更易流。”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犹为重要和必须。“十四五”擘画的宏伟蓝图和美好远景,需在接续奋斗当中实现,举国上下同心、全党上下同力,新征程“列队”在即,广大基层干部请喊“到”!
以“严”的自我要求喊“到”,争当新征途的“示范兵”。“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迈向新征程,未知的挑战、困难和机遇接踵而至,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沉心静气解难题,就不能有“打退堂鼓”“撂摊子”的消极思想。广大基层干部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遇难让我先上”的要求、“千斤重担我能挑”的勇气,严格要求自我、从严尽责担当、积严奋勇砥砺,凝聚精神喊声“到”,砥砺征程当“标兵”。
以“细”的无悔追求喊“到”,甘为新时代的“拓荒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干事业,都要以勤为径、以苦作舟,追求尽善尽美、一丝不苟。身处“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棒的重要节点,广大基层干部要下足“绣花”功夫,稳扎稳打挺进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公里”,接续奋斗开启乡村振兴的全新征程,相信“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力量,把工作做深做实、把问题研深研透,坚持精细精准精致,喊一声掷地有声的“到”。
以“深”的理想信念喊“到”,当好政治上的“明白人”。“石可破不可夺坚,丹可磨不可夺赤。”回望我国峥嵘岁月,革命先烈不畏牺牲只为国泰民安、奋斗先锋不惧困难只为人民幸福,皆因心中有民不迷失、心中有党不迷惘、心中有国不迷怅。广大基层干部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成一辈子的事情,深植“爱民心”“家国情”和“报国志”,在深学深思理论思想中品味真理甘甜、在深知深悟国史党史中践行无悔使命,心定志坚喊声“到”,当好政治“明白人”。
以“实”的干事作风喊“到”,做好攀高山的“奋斗者”。“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实干苦干的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党和国家对于干部的号召要求。广大基层干部要向内勤修党性觉悟、向外锤炼干事本领、向上传承优良作风、向下拿出实招硬招,敢同困难斗狠、敢与危险拼锋,实打实、硬碰硬地干工作、解难题,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笃信务实的作风中喊声“到”,争当攀高峰、下深海的“奋斗者”。
以“快”的赶拼势头喊“到”,敢做新航程的“急先锋”。“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面对加速变化的形势,要下好“先手棋”、打开“新局面”,需知势识势、顺势趁势,更要以变制变、以新出新。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势头干事业、用“创新出新、转型改革”的思想赴征程,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育活“高效能、快节奏、新思维”的新动力,全力以赴推进伟大事业进程。在创先争优、赶超比拼的势头中喊声“到”,成为搏击新航程的“急先锋”,推动“中国号”巨轮一路劈波斩浪。
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6篇《红领巾相约2035直播观后感作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6
?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莫里教授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已时日无多。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每周二都上门与教授相伴,聆听老人最后的教诲,并在他去世后将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同名影片《相约星期二》也由此而来。
“死亡”作为影片的`主题和线索,传递了作者和导演对于人生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使《相约星期二》作品本身散发出浓郁的哲学意蕴。也是因为富有哲学意蕴,影片中很多醒世箴言需要细细品味和思考,才能领会一二,也不由地触发每个人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活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答案。
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影片中,学生米奇是一位一直压抑自己情感的人,以忙碌的工作来回避与女友的感情问题和各种人际关系。莫里教授看到这一点,他每次与米奇见面的拥抱和谈心,都在一点点帮助米奇打开自己的情感大门,最终让米奇意识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事。米奇之所以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因为受到成长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受到过心理创伤,他不敢再面对“伤心”,“恐惧”和“痛苦”等等情绪,于是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
生活中,我们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其实和米奇类似,比如说因为“自责”和“羞耻”而不敢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因为“害怕失去或被人伤害”而不敢与人深交。这些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虽然它保护我们不会体验到“伤心”,“痛苦”等情绪,但同时,它也让我们体验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到害怕就表达害怕,感到伤心就表达伤心,感到开心就表达开心。如果你有强烈改变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着从这里开始做起。
想要更好地活着,我们需要专注于当下。道理告诉我们,纠结过去的事情会烦恼,担心未来的事情会焦虑。过去与未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幻象”,只有关注当下,才能让自己活得真实。就如《相约星期二》这部影片中,莫里教授很坦承地和米奇说,他在深夜里会为自己哭泣,在早晨起来时抱怨上天的不公。但是他不会让自己一整天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他说“我留给自己悲伤的时间就是只有这么多”。莫里教授就是一个很会生活在当下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有“愤怒”、“憋屈”、“无助”,“压抑”等等时刻。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面所讲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们就可以做到这第二点,活在当下。很多争吵,常常就是因为关注不到当下的事情,比如一吵架时就翻旧账的行为,只会不断地激化矛盾,让人们觉得心累。
?相约星期二》中有很多场景和对白会触发人们对人生,对生死的思考。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想法。这些体验和想法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我们感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那就可以了。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7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次全会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主要目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前进道路上,我国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发展优势和机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诸多有利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与梦相约观后感篇8
在“十四五”规划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到2035年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新发展阶段通过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是古往今来人类的梦想。我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古代中国__世界和近代西方乌托邦社会都是人们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再到《礼记》描绘的“__”社会的状态,都体现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期盼。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不懈奋斗的初心使命。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国家富强的发展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再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从长期历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发展目标变迁的规律性认识。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应主要做好两个统筹--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站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更高起点上,紧密结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长远战略目标,最终协调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共同富裕,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更加积极有为地实现各项目标任务,一起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奋进。
与梦相约观后感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