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就业事迹材料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了阅读他人的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和资源,卓越的事迹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象征,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个人就业事迹材料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5篇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篇1

小周,滦平县花楼沟村人,仅仅初中毕业,身有残疾,是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并在联合国摄影比赛中,夺得大赛二等奖,被称为长城脚下的金牌摄影家。

“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上世纪80年代,他用一台二手的海鸥相机,刻苦钻研摄影艺术,30年来坚持不懈。作品越来越多,他成了拍长城专家。在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老实巴交的小周,低着头,小声说:“我不懂构图,看着舒服就按快门。”在小周看来,长城如熟识的老友,是慈爱的长者,看起来像一条盘踞东方的巨龙,更是因为深邃的文化积淀。

小周用镜头,将长城的英姿记下,将自己对长城的爱恋记下,更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记下。如今小周依然用镜头丈量着历史的宽度,用镜头记录着民族的脊梁。他说:“长城最了解我的心事,我会一直拍下去”。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篇2

小徐,双桥区站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幼年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全身70%的骨节变形。

20xx年起,担任站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后,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辖区残疾朋友们排忧解难。坚持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家庭的实际状况。将残疾人的困难反映给社区、反映给残联,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心帮助残疾人。专门制作了“爱心服务卡”,上面印有手机号码,残疾人只要有困难,随叫随到。近几年,为社区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跑上跑下拓宽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共帮助残疾人落实就业5名,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工作之余,自学朗诵,多次参加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身边的残疾人朋友,在小徐带动下也慢慢地接触朗诵,经常聚在一起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小徐说,要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残疾人事业发光发热。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篇3

小麦出生于一个养蜂世家,自幼便追随父亲到各地放蜂,立志致力于发展养蜂业。2002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系,全国只此一间蜂学系本科,并取得了检测上岗证。其父为了更好地发展养蜂业,于2008年6月17日组织养蜂人士,注册了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当中的一些成员在当地的养蜂界中都有一定的声望,并具有一定的养蜂规模。

小麦曾说,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事业。养蜂业提供的产品,符合富有营养,回归自然,力求保健的世界食品消费潮流。养蜂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特点,如今,养生园蜂业专业合作社在小麦的领导下,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初具规模。

他领导的合作社秉承以质量为生命、以用户为上帝、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根本的宗旨,给社员订了一个《养蜂场采蜜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高质量谋求合作社持久的发展,为了符合国家对食品的严格要求,本合作社更置办了一个符合国家qs标准的加工厂。

小麦为了促进各地养蜂业的发展,经常到各地进行培训,通过各类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及项目的实施,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养蜂新技术、新品种。2009年6月被邀请到海南省参加中欧天然林管理项目担任养蜂培训导师,同年9月被邀请到四川宝庆县担任养蜂培训导师。2009年注定是一个丰收之年,小麦成为了广东养蜂学会的理事。

小麦并没有满足于目前的现状,奔走于各地大力推进养蜂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逐步推动蜜蜂有偿授粉,促进蜜蜂授粉形成产业。2011年,受邀参加省农业局和广东省养蜂学会组织的会议,共同制定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篇4

小任,1975年出生,围场镇人。20xx年4月,右眼失明,20xx年9月,左眼视神经萎缩,术后略有光感。面对挫折,她没有放弃奋斗,期望能够再见光明。20xx年8月她儿子在北京医院确诊为骨癌,晴天霹雳之下,她不得不紧咬牙关,到处筹钱。县宣传部了解情况后发出微博,很多北京爱心人士,县里市民,爱心企业,社会爱心人士,都纷纷资助,共筹得20多万元。20xx年6月12日,儿子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她怀着感恩的心捐献了儿子的眼角膜和器官,自己也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

她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怀着感恩的心,一直想自己能够做一点事来回报大家。20xx年3月获得北京成人按摩学校高级按摩师证。现在一家免费的治疗中心工作,已成为一名出色的盲人按摩师。她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垮,通过所学的技术帮助他人来回报社会,为这个充满着爱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篇5

孔德永是中原工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前些天,他的父母从吉林榆树农村赶来看望上学的儿子,临走,小孔潇洒地买了两张飞机票,让从未坐过飞机的二老着实过了把“飞天瘾”。

2012年9月刚来中原工学院报到时,孔德永和许多家境贫寒的大一新生一样,缴完学费住宿费什么的,兜里就剩下了七八百元钱。这些钱,父母告诉他,至少要坚持三四个月以上。

孔德永不愿坐等父母的供给。他知道年事已高的父母面对土地讨生活不易;另一方面,学市场营销的他早在高中就立下一个“雄心”:上了大学,要找机会创业,干一番事情。

贫困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是启动资金。为此,孔德永决定从挣“第一分钱”开始,聚沙成塔。

他的第一份收入来自入校第二个月卖的30双手套,挣了50元钱。那天,他兴奋地给远方的父母打了个电话,告诉双亲:“今天的生活费没用你们的钱,是我自己挣的!”

牛刀初试后,孔德永又当过导游、卖过月饼、卖过被子……学业之余每一次商机的成功捕捉,都让他为自己以后的创业积累了经验与资本,也一点点增强着信心。

从大二起,孔德永已没再让家里寄过钱。相反,那一年,他还向家里寄去了5000元钱。

时机逐渐成熟,大三即将到来的那个暑假,孔德永怀揣攒下来的将近2万元钱,和同乡也是同学的贾红亮一起,准备实施他们筹划已久的创业梦——在学校门口,开家学生饭店。

之前,孔德永专程找过他所在的经济管理学院的团支部书记王媛媛老师,诉说他想创业的梦想,以及担心因此造成学业和创业之间冲突的苦恼。王老师告诉他:“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时间可以像水一样挤出来;而且,学经管的学生正应该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让学业与创业互相促进。”王老师的一番话坚定了小孔的信心。

提前半个月到校,钱包不那么充实的孔德永和贾红亮几经考察,将饭店选在了校门口附近的一个地下室——一间光秃秃的、连水电也没有的空屋子。预付完房费还剩8000元钱,他们接水电、跑装修、找服务员……为了省钱,桌椅买的是旧的,小孔将厨师表哥从老家拉了来,算是省下了一笔开销。

赶在2012年9月1日,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孔德永的东北菜馆开张了。此时,他们才发现,他们还是将困难想得太少了。

开张第三天中午,饭店总共只来了两桌客人,收入62元钱。前半个月,饭店的日营业额极少超过500元,而要顾住本,一天的营业额至少得800元以上。

同时,由于缺乏经验,他们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经营成本,就连买斤大蒜,都要贵出两三毛钱。

艰难时,孔德永和同伴也曾想过放弃。可创业的激情和不肯服输的念头,总在最后时刻战胜了犹豫与气馁。他们暗访附近的饭馆,让自己的菜品更物美价廉;他们在校园网和校园内做广告,以尽快增加饭店知名度;他们挖空心思促销,以招徕更多回头客……小孔感叹:“在课堂上学的那套,这回全用上了!”

开张20天后,饭店生意开始转好。第二个月,开始有盈余。越来越多的学生顾客开始知道并认可了这家学生开的饭店。半年后,小孔的饭店从地下搬到了地上。

现在,小孔豪气地告诉记者,夏天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用过14个服务员,门外摆30多张桌子;而一个月的营业额,达到6万元。

今年暑假,孔德永在东北菜馆的附近又开了一家400平方米的新店——川王府火锅。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孔德永的“生意”越做越顺,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从大一到大三,他年年是奖学金获得者,且成绩良好。孔德永说,创业的艰辛与乐趣给了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与精力,他能在天不亮赶到市场进菜,而不耽误八点半回来上课;能在晚上饭店关门后去自习室伏案苦读到凌晨,而第二天照常起床……就像一个心里揣着理想的人,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与精气神。

大四了,孔德永和别人一样,开始为工作奔波,饭店更多地交由东北来的亲戚照管。而在夯实基础、积累经验后,他的梦想是在服务业开一家全国连锁的“店”,这个店的名字,要让大家都能耳熟能详。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团干个人事迹材料7篇

乡扶贫个人事迹材料7篇

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篇

2023扶贫个人事迹材料7篇

标兵户个人事迹材料6篇

大学优秀个人事迹材料6篇

好人个人事迹材料6篇

个人乡村振兴事迹材料6篇

警察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宣传个人事迹材料8篇

个人就业事迹材料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