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案都应包含实践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少人在教案中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在长大幼儿教案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知理解词语:大、小。
2、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己长大了。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儿歌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朋友小时候的衣物。(如:孩子们小时候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2、小朋友现在的衣服。(如:孩子们现在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等物品)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感官感知大、小。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自己带来的衣物,请幼儿找找哪些东西大、哪些东西小,感知大与小。
教师:今天,你们带了自己小时候的衣服和小时候的衣服来幼儿园,你们现在看一看小时候的衣服和现在的衣服有什么区别。
1、引导幼儿穿一穿小时候的衣服,感知大与小。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穿一下自己小时候的衣服,看看是什么感觉?
二、幼儿通过欣赏儿歌感知自己长大了。
1、展示幼儿带来的小衣服。
教师:这些小衣服现在能穿吗?
教师:为什么穿不了了呢?
教师:那小袜子呢?小鞋子呢》小帽子呢?能穿吗?为什么不能穿呢?
教师:哦!原来我们长大了。
2、教师完整的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就要念一首《我长大了》的儿歌给小朋友听一听。
三、幼儿学习儿歌。
1、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儿歌里说到了哪些东西变小了?(出示相应的实物)哪些东西变大了?(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完整的朗读儿歌。
四、幼儿讲述自己长大了的变化。
教师:我们长大了,还有什么方面发生了变化呢?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师:那个小朋友愿意上台来告诉我们自己的发现哪些变化?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把儿歌念一遍。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首先,孩子们带来了很多自己还是小宝宝时候的照片。小朋友们猜一猜是哪位小朋友,当看到是自己的照片时候,小朋友自己不要“暴露”自己,等大家猜对了再站起来。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的照片连老师都没有认出来,因为孩子们的变化确实太大了。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2
教材目标:
1、知道自己在幼儿园三年身体的成长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
了解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我长大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3
一、设计思路:
随着幼儿生理的不断成熟,幼儿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不断增强,本课将让幼儿在感知自身机体的发展下,进一步感知自己心理及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培养幼儿自主性及想象能力,激发幼儿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才艺展示,感知自己长大了。
2讨论自己长大的原因及自己的生长过程。
3激发幼儿爱父母、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诗歌《我最爱祖国》、各种职业的图片
四、活动进程:
1、复习诗歌《我最爱祖国》,感受自己从小班到中班直到大班自己的想法的变化,体验自己长大了。
教师朗诵诗歌:小班的时候,老师问我,你最爱谁?你最喜欢什么?……中班的时候……现在我上大班了……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自己的想法不断变化,是自己长大了吗?上了大班小朋友知道了好多事情,也学会了好多本领,那我们为什么能学会这么多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讨论自己长大的原因:是妈妈的呵护,自己的努力,认真仔细,坚持、耐心、刻苦……在讨论中感受自己的`长大的经历及自身的成长过程)
2、才能展示。
既然小朋友们知道自己长大了也会很多本领,那小朋友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呢?引导幼儿自由展示,培养幼儿的大胆勇敢,体验自己长大及拥有本领的成就感及自豪感。
3、谈理想,教师适时出示各种职业的图片。
师:我们现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你们想一下,当你继续长大,你上了小学、中学、大学之后,像老师这样你会有什么梦想呢?将来当你长得更大了,你会做什么呢?(引导幼儿想象,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为了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课下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的理想。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2、丰富动词“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种花”“浇水”,学习用符号帮助记忆儿歌。
3、能根据自己的本领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播放课件《妈妈你别说我小》,观察小熊在做什么?(穿衣、扫地、浇花等)
师:每次小熊想帮妈妈干活时,妈妈总说:“小熊,你还小,我来。”小熊不服气,它觉得自己长大了。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说呢?
2、学习儿歌: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引导讨论用什么符号帮助记忆儿歌。如“妈妈”用妈妈的头像表示、“穿衣”用一件衣服表示等。
教师根据符号朗诵儿歌。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符号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讨论为儿歌配上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儿歌第一句由妈妈组站起来念,以此类推,念完一遍后,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教师小结:虽然大家已经学会了做很多事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呀,都会告诉我们,“你太小了,让我们来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像小熊一样骄傲地告诉他们:妈妈你别说我小。
3、仿编儿歌: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升上中班了,学会了做什么事情。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学会的本领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替代儿歌中的本领描述,重新组合成一首新的儿歌。
活动应变
动词组合的学习可以利用简单的“我说你做”的游戏来加深幼儿印象。
活动延伸
(1)可以将幼儿与老师一起仿编的儿歌录制成音频文件。
(2)可以在日常户外游戏中复习儿歌:请幼儿围成圈站好,其中一人说一句儿歌,然后快速做蹲起动作,然后旁边的继续说下一句,以此类推。
四、区角活动
语言区:请幼儿将自己进行某项劳动时的照片带到幼儿园,并贴在语言区,鼓励幼儿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的劳动内容。
美工区:请幼儿将自己学会的本领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制成自己的小书。
五、环境创设
将穿衣、叠衣服、做值日生的步骤的图片贴在活动室内,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六、家园同步
1、复习儿歌和家长一起仿编儿歌。
2、录制幼儿劳动画面,并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帮爸爸妈妈做简单的家务。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5
来源:
孩子们对自己的身体既熟悉又陌生,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脸上的五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乐趣;自己的小手、小脚都还有些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本领;小时候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有些什么区别;鞋子、服饰等都穿不下了,是不是因为它们变小了;长大以后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自己身体的关系……
“我们的身体”这个能帮助孩子解开自己的这些疑惑。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我又多高、能干的小手、会变化的表情、可爱的小脚丫等,进一步了解身体每一部分的用处和每一部分的联系,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在了解身体奥秘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父母养育自己要付出很多心血,也更能引发幼儿关爱自己的.家人,使之从小就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小老鼠、青蛙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饮食、运动与身体长大的关系。
2、引导幼儿大胆地想象让自己长大的方法。
3、了解的身体主要部分的外部特征,体验它们的作用。
4、运用策略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
5、初步懂得自己长大了,遇事能够试着面对。
活动准备:
ppt《我想长大》、幼儿对测量身高体重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比较小老鼠、青蛙身高体重的变化
看ppt《我想长大》
1、你们觉得它们长大了吗?从哪里看出来它们长大了?
2、小老鼠小青蛙原来多高?原来多重?现在多高?现在多重?
观察:身高树2-3 天平秤苹果2只—3只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小老鼠长高了吗?原来是2现在是3,原来两只苹果现在三只苹果。)
二、观察讨论,发现饮食、运动与身体长大的关系。
(一)提问:
1、小老鼠怎么会长大的?
2、小青蛙的身高和体重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二)再次观看ppt
小结:小老鼠吃了许多食物长高了、长胖了,小青蛙天天锻炼也长高了、长胖了。
三、大胆想象,勇敢地说说让自己长大的办法
1、除了长高了,长胖了,还有那些事情让我们知道自己长大了呢?
2、我们一天天都在长高长大,你还想长大吗?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长高长大?(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并大胆讲述)
3、提升:身体的变化、本领大了都说明我们长大了。祝贺你们长大了!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的身体”,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对自己的的身体,对自己与别人产生许多的好奇和兴趣。在这个背景中,让幼儿进一步的了解人体每一部分的用处和每一部分之间的联系,也让幼儿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认识自己,是中班幼儿在集体中能够独立学习生活的心理基础。活动从认识自己的身体着手,到认识自己的能力,为幼儿确立了“我已经长大了”的概念,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产生了我还会长大的期待。
在为期四周的活动中,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身体长大”了,在与情景的交流中发现“本领变大”了,使幼儿在感性活动中获得直观的认识。对于身体上的常用部位,孩子们大都知道它们的名称,但是,对于不常说到、用到的那些部位幼儿由于年龄等关系对其不是太了解,于是在《滑稽脚先生》活动中,让孩子在与同伴结伴寻找的过程中利用他们的互动使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互动的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不但进一步激发,而且对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在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新的部位,认识了新的名称,如“脚窝”、“腋窝”、 “脚踝”等。
结果表明: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较高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开展期间,幼儿由于经验不足、动作发展不够等原因,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们还结合思维课程的内容,利用个别幼儿的亲身经历来开展活动。让他们在与同伴结伴讨论、交流中获得一些经验,通过活动,孩子们也从中了解到了一些自我保护的经验。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6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理论依据):
一、对活动选材的思考:
进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身体在长大,本领也在增强,因此我们开展了《我自己》的活动(源自上海市新教参《学习活动》大班)。
每次带孩子们去角色游戏时,更衣室里小毛头的衣服、袜子、围巾、鞋子等物品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他们对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充满了好奇。教师通过家园合作动员家长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孩子小时候的照片、婴儿时曾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物品。师生共同创设了"我小时候"的环境。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物品,因此吸引力真不小。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会三三两两地聚集到大家带来的照片和实物面前议论一番。虽然有一两个奶瓶看上去差不多,但幼儿照样能区分这是谁带来的,一点都不会搞错。
面对孩子们在别人面前对自己成长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豪,我参照活动"我自己"的活动要求,在多数幼儿参与了收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并关注活动环境布置时,预设了本次集体活动"我在长大",以满足孩子们交流分享的愿望。
二、活动价值的分析: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人群中的一个。
2、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会关心、帮助周围的人,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的内涵:
1、在猜一猜、讲一讲过程中,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
2、能在集体中运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猜测的结果。
3、发现自己身体的长大和本领的变化。
4、能通过观察、猜测等方式,发现同伴的身体变化和本领的增强。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四、活动环节与教学法设计:
本次活动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层层递进、挑战性。主要预设以下三个环节层层推进:
环节一:引出话题同伴间互相讨论什么是"长大"--引发幼儿谁在长大产生兴趣。
环节二:交流体验长大过程中的有趣经历在猜测游戏中交流分享各自成长过程中有趣的变化。
--体验自己身体的长大以及能力的增强。
环节三:活动结束欣赏诗歌(配ppt课件画面)"我在长大"。。
--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内容与要求:
1、在观察对比中,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正在渐渐长大和变化的事情。
2、体验自己成长的快乐,萌发继续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自己的.身体、外貌在变化。
2、难点:除了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外,还要通过看看、摸摸、比比小时候的物品后交流自己的本领在变大,能力在增强,从而体验到自己长大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置小小展览会:婴幼儿时期的照片;小时候穿过的服饰、用过的物品(奶瓶、摇篮、纸尿裤、小碗、小勺等)。
2、多媒体课件:我在长大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出话题教师出示汉字"我在长大",引出今天的讨论话题。
1、请幼儿讲讲"长大"的含义。
2、师:我们今天讨论谁在长大?
3、师:"我"是谁?
二、幼儿交流体验长大过程中的有趣经历
1、出示展示板,让幼儿观察比较,体验自己身体的长大。
1)猜猜照片上的宝宝是谁,和现在比有什么变化。(整合序数)身体的变化:个子、体重、头、手、脚、等。
2)请没有猜出来的小朋友站出来,你们为什么猜不出,她哪里变了?
外貌的变化:发型、脸型、体型。
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从小到大身体、外貌都在发生变化,除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头手脚等都变大了,还有的发型变了、脸型变了、体型也变了,这说明小朋友的身体在生长,在长大。
2、参观小小展览会,体验自己能力在增强。
1)组织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小时候的我"。(展示孩子们婴儿时用过的物品,穿过的服饰)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在自己身上比一比,你能发现自己在长大的秘密吗?
活动反思:
在丰收的田野上,有农民的收获;在城市里有工人的收获;在学校里老师有自己的收获……从大人们的收获的喜悦引入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共鸣:那我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本课内容又包括 “我长高了”“我懂事了”“我的学习进步了” 三个活动。课堂实际教学中,通过与孩子们交流、观察和对孩子们的了解看来,本课时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总的来说,较好的方面有:
1.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结合他们成长的经历组织教学,使他们感悟更真切、更深刻,确实感觉到自己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独立性、生活知识,文化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个人素质成熟了好多,使自己更加自信!
2.采用多媒体等教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使他们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加之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让学生积极参与更加主动!
3.讨论和交流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全面,也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
1.学生是否能发现其他同学的进步,并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
2.还有的同学,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自信心还欠缺很多。
3.能否积极主动的采用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等。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篇7
活动目的: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
3、能创编动作。
4、认读“我长大了。”
活动准备:婴儿和成人的衣服若干、词句卡“我长大了”、自制的魔棒、录像机、幼儿成长的照片或录像带(幼儿自备)、各种美劳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婴儿和成人的衣服,请幼儿说说为什么自己不穿这些衣服,这些衣服适合谁穿。
2、出示《变变变长大了》,讲述故事《衣服变小了》。
故事:衣服变小了?
今天放学时,欣欣把一张邀请卡送给美儿。美儿打开一看,原来星期天是欣欣的'生日,她邀请美儿参加她的生日会,美儿十分高兴。回到家,她亲手做了一份礼物,准备在生日会上送给欣欣。星期天终于到了,美儿打开衣柜,想找一条心爱的裙子,穿着去参加欣欣的生日会。美儿首先穿上一条红色的裙子,她发现裙子太短了。接着,她穿了一条橙色的裙子,又发现裙子太瘦了。之后,她又想穿一件蓝色的衣服,但当她拿起衣服一看,便说:“太小了。”美儿站在镜子前不停地试穿衣服,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衣服都变小了。美儿快要哭了。这时妈妈拿着一条新裙子走了过来,对美儿说:“美儿,妈妈已给你准备了一条新裙子。你的衣服没有变小,只是你长大了。”美儿一边看墙上的照片,一边说:“妈妈,原来我真的长大了。”
3、故事完成后,提问幼儿故事的情节。
为什么美儿的衣服变得不合身了?
美儿最后有没有新衣服参加生日会?
你会怎样处理不合身的衣服?
4、出示卡片“我长大了”与幼儿一起读。
5、请幼儿创编一个表示“长大了”的动作。老师出示一支自制的魔棒,让幼儿轮流拿着魔棒扮演魔法师,当幼儿用魔棒指某幼儿时,该幼儿便要做“长大了”的动作。
6、请幼儿出示自己成长的照片或录像带,介绍照片或录像带的内容,例如拍摄地点、自己正在做什么等,并说说自己的身材和相貌的变化。如果幼儿有一系列的成长照片,可以请他们按照成长的次序,把照片贴在图画纸上,加以装饰,摆放在展览区,互相欣赏。
总结分享:
活动建议:
1、结合本活动的进行,教师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长大了的自豪感,如可结合新生入园鼓励幼儿主动帮助弟弟妹妹做事情,或开展赠送礼物、表演节目等各种形式的大带小活动等。
2、可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制作动植物的成长图,如蝴蝶、青蛙、花等,让幼儿体会万事万物都在成长变化。
3、创设种植、饲养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记录、感受动、植物的成长变化。
我在长大幼儿教案推荐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