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优质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个优秀的教案不仅关注知识传授,还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让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和计划性,是精心设计教案的直接效果,​,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质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读课文、质疑、解疑。

学法:带着问题去读书,学会质疑,小组合作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的叙事散文——《落花生》。(师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通过学习咱们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

种收吃(略写)

落花生

议(详写)

详写的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理解内容,领悟道理,学习写作方法。

1、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第3到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一下问题:(课件出示)

①、父亲提出一个什么话题让大家讨论?

②、我们兄妹是怎样谈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③、父亲拿什么与花生对比的?

④、父亲通过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默读,读完后小组內思考,讨论。

师切换课件,指名逐一回答,师适时板书。

(相机出示课件: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

板书

好处多:味美可以榨油便宜

最可贵

师:看来作者一家人都评论了花生的好处,你们想不想再仔细听一听他们是怎样议论花生的?那咱们就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中“议花生”部分,看谁读得最好!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3一14自然段,找找父亲对花生做了几次议论?谁找到了父亲的第一次议论?课件出示,请大家感情朗读父亲说的这段话,谁给说说父亲是怎样评论花生的?(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特点,理解“爱慕”一词,花生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

切换课件让学生看图

了解了这些果实的特点后,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表,谁会填?找两位同学说。

师: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是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呢?那父亲这样比较是为了什么?(为了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花生的品质)那花生到底有什么可贵之处?有什么品格呢?请大家用一些词语来夸夸花生吧!(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不图虚名、朴实无华……)

师板书: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父亲引导大家议论花生,仅仅是为了赞美花生吗?那是借花生来干什么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出示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对了,父亲引导孩子们议论花生的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怎样做人呢?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学生说)

父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质,注重实际,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板书:注重实际求奉献

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生回答。理解“我”说的话,理解“体面”的意思。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父亲的教导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写作,教学和做人之中。

3、小结课文: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像这样从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点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本文还有一个写作特点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大家看板书,作者围绕“落花生”写了四部分内容,有的是详写的,有的是略写的,这样安排可以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够用上咱们今天所学习的这些新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大家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运用“借物喻人”写法,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然后写到日记本上。(点拨:煤炭—燃烧自己,给别人光和热;石灰—粉身碎骨为人类;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吐尽蚕丝为人类;粉笔—耗尽自己,给人类带来知识和力量;扫帚﹑环卫工人—留得一身脏,换来万人洁。)

板书设计: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略)

落花生

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议花生(详)味美榨油

便宜

可贵: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做人:注重实际求奉献

借物喻人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2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教学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我能借助注释,自学与同学交流,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我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三、教学程序: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领悟诗境。

1、师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品读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每读一句想象到哪些美好的画面?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2)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赋予它美好的情感并流畅地描述出来。

2、交流感受,练习朗读。

以“诗中描述的儿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觉得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的”,有感情地朗读。

全班交流。允许有自己的感受。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要恰当地进行引导。

(四)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梅子留酸软齿牙,收篙停棹坐船中,芭蕉分绿与窗纱。

怪生无雨都张伞,日长睡起无情思,不是遮头是使风,闲看儿童捉柳花。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2、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画张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切入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点:如何背课文?

课时安排:2

板书设计:4、背课文

简而短的课文快乐背

方法难而长的课文克服困难背

“书牍千遍其义自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门对于背课文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你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怎么样背课文

呢?(学生自由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四、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

(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

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

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

(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

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

(3)妈妈的激励。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

教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

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

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

(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

(2)这卫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

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快乐王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体会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真诚和善良”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当我们拥有时会变得美丽无比,而当我们失去时却会变得丑陋无比,这“美丽”和“丑陋”无关于外表,只存乎于心灵!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边读边理清写作顺序

3.同位交流

4.反馈归纳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21)第三部分(22-24)

三、学习课文1-4段

1.自由读1-4段:快乐王子给你什么印象?

2.反馈信息,让学生说出快乐王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指名读第1段并指导学生评读。

4.出示cai快乐王子的图像,并请学生配乐朗读第1段。

5.快乐王子如此漂亮,他的心情一定非常快乐,对吗?

6.请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并顺势指导朗读2-3段,要读出王子的悲伤和小燕子的怜悯之情。

四、作业

请学生表演1-4段中的场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快乐王子”的雕像耸立在城市上空,他满身金片,有一对蓝宝石眼睛,还有一颗大红宝石嵌在剑柄上,灿烂发光。在城市的上空,他看到了尘世间的丑恶和穷苦,变得不再快乐,他的心虽然是铅做的,也忍不住哭泣。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到课文里去寻找。

二、学习课文5-21段

1.自由读5-21段,边读边批注。

2.反馈批注体验,并顺势引导:快乐王子一共央求了小燕子几次?每一次都是怎么说的?(生答)

3.具体学习5-8段,体会快乐王子的急切之心和小燕子的不忍之情。

(1)自由读5-8段,快乐王子为什么要帮助女裁缝?(生答)

(2)小燕子愿意取下红宝石吗?如果你是小燕子会怎样劝说快乐王子?(生答并演一演)

(3)齐读第6段后引导学生抓住小燕子的动作来体会小燕子当时的心情。

(4)指导读7-8段,进一步体会小燕子帮助穷人后的快乐心情。

4.小燕子做了一件好事,它决定要离开快乐王子了。这时,快乐王子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大家自由默读9-21段内容并谈谈自己体会,在学生谈体会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第10段、13段、18段、20段、21段。

5.快乐王子就这样死去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生答)

6.请将你想说的话写在“快乐卡片”上,然后帖到黑板上吧!

三、作业

你是怎样看待快乐王子的请写下来。

板书:

红宝石

快乐王子一只眼睛帮助穷苦人

一只眼睛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3:藏北草原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藏北、平整、遮住、蝴蝶、飞舞、酥油、增添、隆重、庄稼。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抓住“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轻轻的歌声”等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景美。

2、抓住“手捧洁白的哈达和珍贵的木碗,盛上满满的青稞酒……”等关键词句体会草原的人美。

学前准备:

1、自学本课生字。

2、搜集藏北草原的相关信息。

知识链接:

藏北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草原。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

学习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1—3段,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藏北草原的景美。

方法指导:

1、注意“藏”、“酥”、“增”是平舌音,而“整”、“遮”是翘舌音。

2、读正确生字词、读通句子,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在朗读中想象,并感悟表达方法。

4、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品读此段。

5、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学习过程:

引言:孩子们,今天我们要跟随藏族作家大次央的脚步走进他的故乡——美丽的藏北草原。

一、资源共享

孩子们,你们对于藏北草原有哪些了解呢?(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信息)

二、基础闯关

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划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和组内的组员交流,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看拼音写词语

zàng běi píng zhěng zhē zhù hú dié fēi wǔ

()()()()()

sū yòu zēng tiān lòng zhóng zhuāng jià

()()()()

2、比一比,再组词

遮( )增( )隆( )嫁( )

蔗( )赠( )笼( )稼( )

三、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读通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自主学习完成后,请大家大胆在班上交流展示。)

2、本文是按什么样的表达顺序写的,你知道吗?

四、自主研读,感悟藏北草原景色美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勾画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

请你把你认为很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重点赏析:“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新碧绿,平整地铺开着。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请抓住“一望无际”、“清新碧绿”、“星星点点的帐篷”来赏析。

2、请大家自由读2—3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景色独特的美。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围绕一个特殊的词来写自己对藏北草原独特的感受,你发现了吗?

哪些景物表现了作者这个独特的感受呢?

3、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作者笔下藏北草原独特的生命活力。

重点体会“我心中不禁赞叹:美呀!实在令人兴奋!”这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自然段里作者又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藏北草原的美呢?

五、在朗读中回味:

组内成员齐读1-3自然段!分组展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感受藏北草原的人美,激发对藏北草原的热爱之情。

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句体会藏北草原的人美。

3、体会作者感情,感悟文章主旨。

4、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仔细发现我们居住环境的那份独特之美。

5、学会倾听,学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学习过程:

一、以读代讲,感受藏北草原独特的人情美

自由朗读4—6自然段,读中悟情。

请把你感受到的作者笔下藏北草原的“人美”的词句写在下面:

如:体现藏北草原人的好客的词句:___________

体现藏北草原人蓬勃向上的词句:___________

学生推荐朗读好的学生上台展示4—6自然段的朗读,学生以读代讲。

二、小结全文,体会深情

“啊!这片土地水清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民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

(认真地有感情地朗读后,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着重体会四个“我”所表达的情感。)

品味完后,再次深情地朗读7—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的那份深深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我也夸夸我的故乡美。(请把你居住的地方最美的一面介绍给大家。)

我居住在___________,我认为它美在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学生当堂展示交流自己笔下的美丽故乡。(学生展示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做简单的评议。)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领略《牧童》一诗的意境,欣赏《舟过安仁》的童趣。

2、会流利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且能够展开丰富的联想,扩写古诗。

3、感受童年的绚烂与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切入新课

1、读读以下诗句,你有什么发现呢?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

2、在这些诗句里,我们发现了许多性情各不相同的儿童,有懂事的,有贪玩的,有聪明的,也有悠闲自在和淘气调皮的,他们各自在忙什么呢?

3、质疑引入,学习新课。

二、学习《牧童》,领悟诗意

1、初读古诗,了解内容

①指名读一读吕岩即吕洞宾的诗,指出易错字“蓑(suō)”的读音与写法。

②再读古诗,你能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吗?

在一个()的地方,耳边似乎回荡着()。当()的时候,一个牧童到外面()了。

③再读这首诗,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的牧童呢?为什么?从哪句诗哪个字最能领略他的悠闲与惬意?

2、品读古诗,走进诗境

围绕“卧”,品味“卧”。

①卧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六七里”:虚指,原野地方很大很广阔,一望无边。

“铺”:结合诗句理解扩词(铺展、铺开、平铺、铺设、铺天盖地……)

看到辽阔的原野上到处是绿意葱茏的草,在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一听,你听到了()的笛声?(悠扬的、时断时续的、远处飘来的、忽隐忽现的)

理解“三四声”:虚指,形容笛声时断时续。

这笛声是谁逗弄出来的呢?你能猜出来吗?

②卧在一个怎样的时候?

黄昏后:绚丽的晚霞渐渐消失了,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夜空……

归来:牛羊入圈,该空闲了,无忧无虑了。

饱饭:吃了妈妈做的'丰盛的晚饭,舒服、惬意、心满意足。

③品味“卧”的美妙。

是呀,牧童已经劳累了一天了,现在吃饱了饭,终于可以歇息了。这里诗人不用“立”、“坐”,而是一个“卧”。你觉得“卧”这一个动作妙在哪?

这是世间最惬意最美妙的“一卧”,简直赛过神仙呢!读读诗,想一想,试着填一填:

是我夜晚的一盏灯,看;

是我最舒服的大床,深深呼一口气,呵!闻到了;

是我的被子,我还有好多被呢!有有;

是最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

耳边传来我喜欢的小夜曲,你听,有,有,有,还有,它们都在为我唱歌呢!

④轻轻地读一读诗歌。

这真是天地间最美妙的卧房,躺在柔柔的草地上,闻着清清的草的芳香,望着天上的明月,享受着晚风温柔的抚摸,耳边还传来青蛙、流水、蛐蛐、蟋蟀的歌声,此时此刻,躺卧在草地上的牧童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如果睡着了,梦里又会梦见什么呢?

是呀,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真是一个()的牧童?

3、吟诵诗歌,领略意境

看到眼前这位悠闲自在、怡然自得的牧童,谁也不忍心去打扰他美丽的遐想。轻轻地诵读诗歌。

眼前的一切,在诗人吕洞宾看来,更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牧童休憩园,牧童陶醉了,诗人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指名读诗。

一碧千里的草地,柔和的清风,皎洁的明月,在这种境界里,既想躺下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又想低吟一首美妙的小诗。低吟诗歌。

(配乐背诵)闭上眼,让这一切的诗情画意融入我们的脑海,伴着这轻风明月,轻轻地,低低地背一背,送给这位牧童一首催眠曲吧!

4、过渡下文。

此时此刻,牧童虽然没有玩耍的小伙伴,可是在清风明月的草坡上照样怡然自得,让人羡慕。他享受到了只属于他独自一人的恬静与快乐。如果两个小孩子在一起,那情况又会怎样?只是收篙停棹呆呆地坐船中?

五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珍珠鸟。

1、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生读课题)真好,再来一遍。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生再读课题)三个字有一个地方要停一停,在哪个地方?在珠字后面。生读课题,读出停顿。好的,再来一遍。珍珠/鸟,起!

当我们读这个课题时,脑子里一定闪现的出一种小动物?是什么呀?珍珠鸟。

2、课件出示珍珠鸟的简介和图片。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冯骥才收到朋友送的珍珠鸟之后,他有一段话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情,是哪一段?哪一句?找到了就把这句话划下来。(真好!)除了这两个字之外,还有一个标点是感叹号。同学们,除了文字,标点同样能传递一份情感,这个就是“我”,(师随即板书:“我”)作者得到这一对珍珠鸟之后的心情,预备起——(生齐读:真好!)这就是“我”得到这对珍珠鸟之后的心情!(语气渐强)(生有感情再读:真好!)

真好的原因是?生齐读: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2、刚才我们“珍珠鸟”读好了,把“珍珠鸟”放在句子里读好了,现在我们把句子放到段落里去读,你就又有新的体会了。请你打开书,把第一自然段读一下,谁把第一段读好了,谁就读给大家听。

“我”为小鸟营造了舒适的温暖的巢,把他们放在笼子里,还放了一卷干草,从这段你读到了我对小鸟特别什么?“喜爱”(板书:喜爱),你就用喜爱的心情再读这一自然段。

3、读书一定要大声吗?读书一定要那么激昂、那么高亢吗?不一定,你看我们把词放到句子里,把句子放到段落里,我们现在把段落放到全文里去读,读全文的时候,恐怕你的感受就不仅仅是喜爱了,可能就会读出新的东西,悟出深的道理来。现在请同学们读全文,自己读自己的.,用心来读书。

4、把这个段落放到全文中来读,我们就发现,他不仅仅是喜爱,他还有深的意思。读了全文我才知道原来作者要说这个。什么?生汇报。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读出信赖。

5、指导读第14自然段,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爱吗?它依然可爱,甚至更爱,悟出了更深一层的道理。生齐读第14自然段。

第一位同学读书了喜爱,第二位同学读出了更深一层的意思,他说是信赖!(板书:信赖)反复读“信赖”。请大家看第14自然段第一句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冒号)后面是冒号说明什么?(说明后面说的是一句话)。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生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随机正音“的”,范读:这个“的”要念轻声,美好的境界。(生跟读)真好!这冒号说明它是另起一行而不是另起一段,它的作用是什么?知道吗?不知道?写下来,强调!就写在这个冒号边上。

对了,就是要我们读者关注这冒号后面的内容,它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来!既然要我们关注,咱们就再把这个内容一起读一遍好吗?准备。

师引读: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生接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6、信赖是什么意思呢?此时不讲,读书看。珍珠鸟怎么就信赖“我”了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到你认为珍珠鸟信赖“我”的部分,用“——”划出来。生汇报。(8、10、11、12、13)

7、我做了什么使这种怕人的鸟信赖“我”了呢?快速在课文中用波浪线找出来。生汇报

我为珍珠鸟做这些事,一切都源自什么?(爱)没有爱,哪来的保护呀?没有爱,哪来的不伤害呀?带着冯骥才老先生的爱来读珍珠鸟信赖“我”的段落。指导朗读)

用爱读8、10、11、12、13读完有什么感觉?(淘气)即使淘气,作者还悉心照顾他。小珍珠鸟为什么越来越信赖信我呢?我不仅不伤害,而且把自己什么都给了他,把他的喜爱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他。我并不伤害他。(板书:不伤害)指导读13段,睡着了要轻声读。12自然段指导朗读,他陪伴我(板书:陪伴)。

8、父母再三的呼唤,他才进笼子。怎么进去的?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绿叶钻进去。为什么“要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绿叶钻进去”?比原来胖吗?刚一生出来胖不胖?怎么知道的?小家伙什么样的?7自然段。(指导朗读)珍珠鸟的嘴脚毛是什么颜色的?后背长出了圆圆的珍珠似的白点了没?我们叫他珍珠鸟。

9、刚才我们词语放到句子来读,把句子放到段落里来读,又把段落放到全文中去读。现在请同学们很有感情的把全文读一遍,要求有“三全”,全体读,读全文、全会读。自由高声读,指名读。

10、发出一声呼唤是真的叫了一声吗?是在心里呼唤。如果真的叫了一声就会怎么样?(把珍珠鸟吵醒)怎么样把心底发出的呼唤读好呢?“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美好的境界指什么呢?(温馨和谐的关系,信任,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心底发出的呼唤。读最后一段。背

你看,养鸟居然还能明白一个道理,这或许也是作者想要发出这样一声赞叹的原因,他赞叹到——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师生齐读)

三、总结升华

这样美好的境界温馨动人,这样美好的境界无处不在。只要捧出一颗爱心,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画心)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心得体会作文5篇

五年级班工作总结参考5篇

五年级下美术工作计划推荐5篇

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工作总结5篇

五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参考5篇

五年级的书读后感5篇

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上学期5篇

五年级英语课教学工作总结模板5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质5篇

区编六年级下册汉语文教案优质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