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繁星教案6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内容和结构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显示出其对知识传递的深刻理解,教案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蓝图,必须认真对待, ,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上语文繁星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6篇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导入

(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

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注意读音及字形

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产生情况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

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明确: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训练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 繁星 巴金

情景 感受

第一次 密密麻麻 回到母亲的怀里

(烘托)

第二次 群星密布 朋友

第三次 半明半昧 睡在母亲的'怀里

第二课时

初备 统复备

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

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视情况可让3~5名同学交流)。

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师生共同探究

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以上特点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

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比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2.尝试背诵第三段。

六、语文实践

1.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3~5位同学交流,并围绕目标作评价。

教学后记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讨论释疑,教师点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联想,引入文题。

(1)、出示名为《星星的思念》、《摘星星》、《紫色的星月》三幅图片,并出示图示解说。学生欣赏。

(2)、激发学生欣赏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回忆学过的诗文,描绘出你心中的最美的星星。

(3)、教师点评,导入文题。

同学们描述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星星,说得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那么在文坛泰斗巴金爷爷的笔下,深蓝色的天空中密布的繁星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景致和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爷爷23岁时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繁星》。

(教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巩固字词。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巴金创作情况。

(2)、出示字词,自主复习,加深印象。

三、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按时间顺序出示三幅图片:《孩子数星星》、《呼唤星星》、《船上看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配乐)

(3)、小组成员互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

四、逐步感知,深入体会。

(1)、出示问题。

(作者写了自己三次看星星的情况,每次看星星的感受是什么?)

(2)、指名配乐朗读,领悟精美片断。

(3)、学生作答,教师引导。

(第一次:甜蜜、温馨,繁星如母亲。第二次:亲密、投机,如伙伴。第三次:舒适、信赖,如知心朋友、母亲。)

五、比较欣赏,拓展思维。

(1)、阅读材料片断,感知内容。

(2)、学生比较鉴赏。

(你喜欢《繁星》或《天上的星星》片断哪些文字和语段?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向巴金爷爷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再次欣赏配乐朗读,总体感知,达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4)、出示小诗,朗读体会。

六、课后作业。

赏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星空《天上的街市》

二、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字音字形模

2、作者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

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时间顺序

2、再读课文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和感受

四、分析课文

1、比较三次看星空的感受为何会不同?

明确:年龄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与感知逐步深入。

2、研究三次写观察星空感受的句子及情感。

感受及情感见上面表格。

3、为什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明确: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感觉温馨,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仿佛有生命似的。

4、明确作者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头第一句,直抒胸臆)

五、体会语??

1、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子,体会其妙处和作用。

比喻: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说话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排比:柔和的静寂的梦幻的

从不同的角度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美妙。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

联想:实———————实

想像:实——————虚联系点

学生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或想像的语句并分析其间的联系点

观看星空,展开想像或联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理解精妙的语句

微小无处不在

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会觉得微小的星光中光明

无处不在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跑: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有暗示船在前行,也表现了作者的激情。

看: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加引人注目。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并用联想想像的手法写景。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感情。

2、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3、学习欣赏名家优美诗文,提高阅读兴趣。

4、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点:

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晴朗的夜空,面对满天的星斗,如此美景,你有何种感受?试着把你心中的感受写出来,来记录下你心灵的感悟吧。

二、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

三、课文解析:

1、先有师范读课文,再指名由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讨论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思考: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第一句写作者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现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现星星的知心之情。

总之,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这情,这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四、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领悟文中所蕴含的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的复习情况。

1、提学生默写生字词。

2、提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课文解析: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星光是“微小”的,为什么它又“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2、作者为什么会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3、第三段中的“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4、能把“船在动,星与在动”调换成“星在动,船也在动”吗?为什么?

5、“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里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在母亲的怀里了。”照应了前文的哪一句话?

6、文中有几处写星星在跑(走),请找出来。

7、文章末段写的“巨人”是什么星座?请夜空中找出。你是什么星座?请观察后把它描述出来。

8、你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什么季节天上的星星最多?观察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写下来。

以上问题主要有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有各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三、写法简析

1、由实到虚,虚实结合。

2、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四、总结:

这篇课文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有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1、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了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也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2、熟练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并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3.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并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3.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备受我们青睐。那么,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们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荣誉,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了解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巴金选集》。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在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读准字音

纳凉(nà)静寂(jì)悬着(xuán)

霎眼(shà) 模糊(mó) 梦幻(huàn)

萤火虫(yíng) 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

4.解释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模模糊糊,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霎眼:眨眼。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梦幻:梦境。

5.初步阅读课文后思考问题。

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紧紧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想象和美的享受。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在文中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地点 感受

第一次 从前 庭院 甜蜜温馨

第二次 三年前 菜园 亲密投机

第三次 有一夜 海上 惬意信赖

2.作者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繁星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先,作者表明对繁星的喜爱是一贯的;其次,也是作者观察渐深,认识渐丰的体现。“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得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把它们认得很熟了”,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渐细微深切。总而言之,写“从前”“三年前”所见的群星,起到了烘托作用。

(二)品味语??

作者为了把自己仰望星天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体会下面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并加以分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明确: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运用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我”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遐想。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四、板书设计

繁星

第一部分(1):从前在家乡,最爱看繁星——甜蜜、温馨

第二部分(2):在南京读书时,观星如交友——亲密、投机

第三部分(3、4):海上观繁星睡在星空下——惬意、信赖

指看巨人跑——童趣、激情热追爱求自光然明

五、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感动中国”给巴金的颁奖词,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明确:巴金老人在他的作品中以书纸为苍穹、以笔墨铺星图,告诉人们不要停止逐星的脚步,只有不停追逐,我们脚下的土地才有渐趋充实洁净的可能,我们心中的那颗光明之星才会升起。这是属于巴金的浪漫,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忱。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舱面,半明半昧,霎时,摇摇欲坠”等词语,感受繁星的灿烂和美丽,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2.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展开想象,想象三个不同场景下的繁星画面。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不同的繁星场景下繁星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巴金的文学常识,了解巴金的代表作品。

2.重点学习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写景状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巴金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仰望星空,依然可以望见那颗星,依然感受到那颗星在照亮文坛,他就是现代的小说家,散文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巨匠巴金先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精美散文《繁星》,走进巴金的文学世界,感受其文学的魅力。

1.走进作者(作者生平及代表作介绍)

巴金,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2003年被授为“人民作家”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背景介绍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爷爷乘坐法国邮船“昂热”号离开上海前往法国,为了学习经济学,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爷爷撰写了38则《海行杂记》。《繁星》是其中的一篇,写于1927年1月。

二、学习课文

1.学习重要词语:舱面,霎眼,半明半昧,摇摇欲坠等词语,并正确读记。

2.请四位同学分别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三种不同繁星场景下的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3.讲解课文

细细品读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体验作者三次不同的情感,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并探究每次看繁星的情感.

三、重点探究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开篇点题,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铺垫。

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本段末句“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那个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个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字既写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话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表达作者心中涌动的喜悦之情。

3.结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有不同?

(依恋——伙伴——知心:情感表达方面有所不同是因为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4.读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内容写的是实景?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想象和联想?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回答。

实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挂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想象和联想:船在动,星也在动;我好像看见

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他用手指着:……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四、美点赏析

本文善用修辞,语言优美,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例句:“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赏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摇摇欲坠的无数星星”比作“无数萤火虫”,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2.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说话”。

本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五、总结提升

1.内容小结:《繁星》是描写星空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写法借鉴:善用修辞来表达情意,善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来写景状物。

六、再读散文,体会散会优美的句子和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四上个人工作计划优质5篇

语文四上教学工作计划参考7篇

四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优秀8篇

读了繁星春水的读后感参考6篇

读了繁星春水的读后感模板6篇

小学语文语文教案优质6篇

繁星五读后感8篇

繁星五读后感优秀7篇

繁星五读后感最新7篇

繁星五读后感优质5篇

四上语文繁星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