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数学教案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结构合理性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习过程更加流畅,教案中的情境模拟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课标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标数学教案8篇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1-23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角以及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写上加强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积累经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体验,对学习几何图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受图形空间观念和动手技能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学起来还感到吃力,动手操作灵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平行、相交及互相垂直。

2、理解掌握画垂线的方法,能用三角尺画直线的垂线及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具:电脑及课件,投影,三角尺,铅垂线等。

2、学具:三角尺,正方形的纸或长方形的纸,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画完后在组内交流,看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画的是否相同?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画法,投影展示。通过辨析请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师顺势启发: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平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相交。(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一)认识“互相垂直”

1、动手摆一摆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直线相交得到四个角,将这四个角标上序号,互相说说各是什么角?当其中一个角是直角时其它三个角是什么角?(汇报)

2、引发思考

师:摆成锐角和钝角用眼睛也可以判断出来。可是直角是90度,用眼睛判断不够精确,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多名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3、揭示概念

(课件出示)两条直线开始相交,然后一条直线转动,成直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师: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用字母o表示垂足)同桌选一个自己刚才所画的图标上字母互说。

4、辨析质疑

(1)“互相”是什么意思?

(2)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3)互相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二)加深认识互相垂直

1、折一折

(1)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2)怎样验证你的折痕是相互垂直的?(动手尝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2、摸一摸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上的那些边是互相垂直的。说一说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3、画一画

师指导画垂线的两种情况:一是过直线上的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一是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与这直线垂直的直线。

三、实践应用

1、p22练一练第2题

2、测身高、比赛跳高(量高度)

3、p23小实验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六年级人教版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位置(2课时)

2、分数乘法(12课时)

3、分数除法(13课时)

4、圆(8课时)

5、百分数(15课时)

6、统计(2课时)

7、数学广角(2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单元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

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__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

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__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

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

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

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初商过大,初商过小时的调商方法。

2.能熟练正确进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填一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再算出来。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填几?

40( )<306

30( )<207

40( )<275

60( )<194

90( )<351

( )60<137

3.根据试商情况,在括号里写出准确商。

二、提高练习。

1.填一填。

(1)9331,把31看作( ),商大约是( ),计算后可知准确结果是( )。

(2)12016,把16看作20来试商,商大约是( ),余数是( ),说明商( ),应试商( )。

2.计算下面各题。

3.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课堂达标

1.填一填。

(1)375□ 3要使商为一位数,□可填( ),余数是( )。

(2)一个数除以17,商是14,有余数。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3)7832可以这样想,把32看作( )试商,78里面有 ( ) 个30,所以商是( ),余数是( )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87里最多有( )个20 78里最多有( )个30。

142里最多有( )个60 610里面最多有( )个80。

2.笔算下面各题。

18221=

28836=

29242=

3.解决问题。

饲养专业户王大伯家养了185只公鸡和229只母鸡,还养了46只鸭。养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8分)

1、出示口算题,1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这些统称为百分率。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

(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

(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9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5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14分)

1、指名口答,xx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缺勤率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5

一、自我介绍

我姓x,是你们的数学老师,因为是数学老师所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喜欢给出自己的数字特征,也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拓宽与大家交流的平台,希望能与大家在课堂中相识,在生活中相知,不仅能成为你们知识的传授者,方法的指引者,更希望成为你们情感上的依赖者。

二、相信大家对于高中学习都充满着好奇,和初中相比,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上新课,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数学,一起来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及如何学好数学这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相信高一的第一节课是各位科任老师各显神通的时候,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来突出每门课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老师我表达上不如文科老师迂回婉转和风趣幽默,我们更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大家知道北大最的院系是什么系吗?早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就列数学系为北大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为什么数学系在高校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课本主编寄语是这样描述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有助于提高能力。

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重要贡献。

问题1:大家知道海王星是怎么发现的,冥王星又是怎么被请出十大行星行列的?

海王星的发现是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发现的,天文望远镜的观测只是验证了人们的推论。

1812年,法国人布瓦德在计算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时,发现理论计算值同观测资料发生了一系列误差。这使许多天文学家纷纷致力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而发现天王星的脱轨与一个未知的引力的存在相关。也就是说有一个未知的天体作用于天王星。1846年9月23日。柏林天文台收到来自法国巴黎的一封快信。发信人就是勒威耶。信中,勒威耶预告了一颗以往没有发现的新星:在摩羯座8星东约5度的地方,有一颗8等小星,每天退行69角秒。当夜,柏林天文台的加勒把巨大的天文望远镜对准摩羯座,果真在那里发现了一颗新的8等星。又过了-天,再次找到了这颗8等星,它的位置比前一天后退了70角秒。这与勒威耶预告的相差甚微。全世界都震动了。人们依照勒威耶的建议,按天文学惯例,用神话里的名字把这颗星命名为"海王星"。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和计算,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经过多年的争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投票表决做出最终决定,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资格。8月24日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冥王星将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从而太阳系行星的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事实上,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正因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归结为数学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数学可以来解决的,无非很多人都没有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

问题2:徒认为上帝是万能的。你们认为呢?如何来证明你的结论呢?(让同学发言)

我的观点:上帝不是万能的。为什么呢?仔细听我讲来。

证明:(反证法)假如上帝是万能的

那么他能够制作出一块无论什么力量都搬不动的石头

根据假设,既然上帝是万能的,那么他一定能够搬的动他自己制造的那石头

这与"无论什么力量都搬不动的石头"相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

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问题3:抓阄对个人来说公平吗?5张票中有一张奖票,那么先抽还是后抽对个人还说公平吗?

当然,我们学习的数学只是数学学科体系中很基础,很小的一部分。现在课本上学的未必能直接应用于生活,主要是为以后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打好基础,同时,也为了掌握一些数学的思考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哲学家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读历史使人明智,学逻辑使人周密,学哲学使人善辩,学数学使人聪明…",也有人形象地称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体验一下某些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故事一:据说国际象棋是古印度的一位宰相发明的。国王很欣赏他的这项发明,问他的宰相要什么赏赐。聪明的宰相说,"我所要的从一粒谷子(没错,是1粒,不是1两或1斤)开始。在这个有64格的棋盘上,第一格里放1粒谷子,第二格里放2粒,第三格里放4粒,即每下一格粒数加倍,……如此下去,一直放满到棋盘上的64格。这就是我所要的赏赐。"国王觉得宰相要的实在不多,就叫人按宰相的要求赏赐。但后来发现即使把全国所有的谷子抬来也远远不够。

人们通常凭借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耍些小聪明,使问题妙不可言。

数学游戏:两人相继轮流往长方形桌子上放同样大小的硬币,硬币一定要平放在桌面上,后放的硬币不能压在先放的硬币上,放最后一颗的硬币的人算赢。应该先放还是后放才有必胜的把握。

数学思想:退到最简单、最特殊的地方。

故事二:聪明的渡边:20世纪40年代末,手写工具突破性进展-圆珠笔问世,它以价廉、方便、书写流利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但写到20万字时就会因圆珠磨小而漏油,影响了销售。工程师们从圆珠质量入手,从改进油墨性能入手进行改良,但收效甚微。于是厂家打出广告:解决此问题获奖金50万元。当时山地制笔厂的青年工人渡边看到女儿把圆珠笔用到快漏油时就德育不用这一现象中受到启发,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

渡边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思维角度新,从问题的侧面轻巧取胜。也正体现了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发散式思维。在数学学习中,既要有集中式思维又要有发散式思维。集中式思维是一种常用思维渠道,即为对问题的归纳,联系思维方式,表现为对解题方法的模仿和继承;而发散式思维即对问题开拓、创新,表现为对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我们应该将两种思维方式相结合。

学数学有利于培养人的思维品质:结构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化归意识、优化意识、反思意识,尽管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这些思维品质方面和其他学科存在着交集,但数学在其中的地位是无法被代替的。总之,学习数学可以使人思考问题更合乎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精确,更深入简洁,更善于创造……

(二)如何学好数学

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高中很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的,高中不会像初中那样老师一天到晚盯着你,在高中一定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谁的自学能力强,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成绩以及你将来你发展的前途。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数学学科特点有清楚的认识

主编寄语里是这样描述数学的特征的:数学是自然的。数学的概念、方法、思想都是人类长期实践中自然发展形成的,以数域的发展为例,从自然数到有理数到实数再到复数,都是由自然的认知冲突引起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应用,让数学显得合情合理,浑然天成。数学中没有含糊不清的词,对错分明,凡事都要讲个为什么,只要按照数学规则去学去想就能融会贯通,但是如果不把来龙去脉想清楚而是"想当然"的话,那就学不下去了。

第二:要改变一个观念。

有人会说自己的基础不好。那我问下什么是基础?今天所学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明天学习的知识就是后天的基础。所以要学好每一天的内容,那么你打的基础就是最扎实的了。所以现在你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无所谓基础好不好。过去的几年里我分别带过五十一中和一中的.学生,两边学生的课堂感觉差不多,应该说接受能力不相上下,有的时候我会选择在五十一中开公开课,因为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是成绩差异却是很大,原因在于我们同学外课自主时间的投入太少,学习习惯不太好。

第三: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数学的途径有千万条,每个人都可以有与众不同的数学学习方法。做习题、用数学解决各种问题是必需的,理解、学会证明、领会思想、掌握方法也是必需的。此外,还要发挥问题的作用,学会提问,热心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用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带动自己的学习。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类比地学、联系地学,既要从概念中看到它的具体背景,又要在具体的例子中想到它蕴含的一般概念。

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一中学生相比较)

??课前预习。怎样预习呢?就是自己在上课之前把内容先看一边,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或者打个问号,以至于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这样才能够很快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预习不是很随便的把课本看一边,预习有个目标,那就是通过预习可以把书本后面的练习题可以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中的同学预习就已经有好几个层次了,先是课本,再是精编,再是高考题典,上课对于他们来说是第一轮高考复习。

??上课认真听讲。上课的时候准备课本,一只笔,一本草稿。做不做笔记你们自己决定,不过我不大提倡数学课做笔记的。不过有一点,有些知识点比较重要,课本上又没有的,我要求你们把它写在课本上的相应的空白地方。还有如果你觉得某个例题比较新或者比较重要,也可以把它记在书本的相应位置上,这样以后复习起来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草稿要来干什么的呢?课堂上你可以自己演算还有做课堂练习。

??关于作业。绝对不允许有抄作业的情况发生。如果我发现有谁抄作业,那么既然他这样喜欢抄,我就要你把当天的作业多抄几遍给我。那有人会问,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向同学请教,请教做题目的思路,而不是整个过程和答案。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帮助,如果你让他抄袭你的作业这样不是帮助他而是害他,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明白吧。我非常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问题的,这样才能够相互促进提高。二、向老师请教,要养成多想多问的习惯。我的办公室在二楼二号,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自己的问题集。把平时自己不懂的和不大理解的还有易错的记录下来,并且要及时的消化,不懂的地方问老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到考试的时候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自己复习了。我高中的时候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把数学成绩提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的学期开始了,请大家调整好自己的思想,找到学习的原动力。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愿每位同学都有个好的开始。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第6页课堂活动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8页第5题。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p110—111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

第9题,[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0题,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

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12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教案篇8

教材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解简易方程》及练习二十六1~5题。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张,茶叶筒一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本课以游戏导入,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平衡,自主体验,积累数学材料,为更好地引入新课,理解概念作铺垫。并且无论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现象,还是天平称东西的实际状态,都无不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们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兴趣的激发,知识的体验,更有潜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精神。

二、突出重点,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列式观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较,逐次分类,讨论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去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把知识探究和能力培养溶为一体,锻炼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同时层层深入的设疑和引导也渗透了教师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鼓励和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亲历求知的过程,如剥茧抽丝般汲取知识的养分。

三、自学思考,获取新知

在教学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时,通过出示两道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方程的解?请举例说明。

(2)什么叫解方程?请举例说明。”改变了以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学课本,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例子加以阐明,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依赖于直观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检验方法时,也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检验的方法及规范书写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评价

要探索知识的未知领域,合作学习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新的教学理念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广泛,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验证、集思广益。师生合作体现在“师导”,尤其在学生思维受阻,关键知识点的领会上,在本课中,有多处让同桌互说互评互查的过程,合作的力量必将促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将更好的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新课标数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新教材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篇

语文教师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篇

2023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新课标培训总结7篇

地理新课标培训心得6篇

信息技术新课标培训心得5篇

培智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高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6篇

2023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篇

关于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篇

新课标数学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