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优质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在写教案时,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教案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课堂的成功,因此务必认真对待每一次备课,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石拱桥》教案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质7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一、在复习上单元“知识课文”《描写和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描写和说明的区别,以及说明文的描写主要是起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二、初步懂得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举出代表性例子,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三、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杰出成就和解放后的新创造、新发展,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和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除课文常规字词教学外,利用学过的“字法”知识分辨本课“思考和练习”四中举出的十组形近字(我们实验班学生在初中一年级时已学完我们自编的《字法教程》)。

附:本处所说的“思考和练习”四是修订以前的课本的练习题,原题如下:

先给下边这些字注音,再说说每组里的两个字在形体上和意义上有什么差别。

拱烘赏尝堤提崇祟损捐陡徒载裁砌彻谐楷端瑞

课时安排

根据学生水平,可用二至三课时。一般地说,“预习见疑”可占用半课时;“质询研讨”可占用一课时;“巩固深化”可占用半课时。(“预习见疑”和“巩固深化”可占用部分课外时间。)但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所以教学内容可以有所增减,课时安排也应酌情加以改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主体部分──课堂教学:

一、预习见疑

1.复习上单元“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并用四句话,说出这篇“知识短文”的最主要的意思;然后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异同:

①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节选自《茶花赋》)

②茶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木之一。它的枝叶四季常绿,花形大,色彩鲜艳。茶花的品种较多,全世界有一百多种。它的开花期比一般花卉为长。由于茶花是在天寒地冻时绽蕾吐艳的,所以它与耐寒的“迎春”“梅花”“水仙”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友”。每当辞旧迎新的日子,它植株矫健,枝叶繁茂,花团锦簇,鲜艳夺目,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生机和盎然的春意,因而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节选自贺永清的《茶花》,可抄在一张大纸上向学生揭示。)

?这一题,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弄清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说明以及描写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不同目的和作用,为学习本单元和下单元的说明文,打好基础。是由“温故”向“知新”过渡。〕

2.不看本课课文(已经看过的,思想上尽量摆脱本课课文的影响),而以“中国石拱桥”为题独立地打一篇说明文的“腹稿”,主要是“搭架子”,就是考虑好这篇说明文的组织结构。可以写出简略的或较详的提纲,也可以不写。打腹稿时,应认真思考并慎重选择:

①怎样开头?

甲、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乙、先说一般的石拱桥,再说到特殊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

丙、先说一般的桥,再说石拱桥,然后再说中国的石拱桥;

丁、先说神话中的天河上的“鹊桥”,然后再说人间的桥、石拱桥,进而说到中国的石拱桥。

戊、其他。

②怎样写正文?

甲、按怎样顺序介绍中国的.石拱桥?a、先举出具体的桥例,然后再加以概括说明;b、先做概括说明,然后再举出具体桥例;c、边举例边概括,或者边概括边举例。

乙、你准备举哪些桥做主要例子?a、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或玉带桥;b、苏州的枫桥或宝带桥;c、河北赵县的赵州桥;d、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e、一九六一年云南省建成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f、你所熟悉的其他石拱桥。

丙、把说明的重点放在哪里?

丁、除了对中国石拱桥本身做介绍说明之外,是否还想说些与石拱桥有关的事情或问题?

③怎样写结尾?

甲、以赞美我国石拱桥作结;

乙、以介绍我国在修建石拱桥方面的发展和创造作结;

丙、以展望我国乃至世界的桥梁事业的未来作结;

丁、以其他方式作结。

腹稿打好后(或写出提纲后),再精心默读本课课文,并用自己的构思同课文相比较,着眼于组织结构,分辨优劣。(如果自己的构思有优于课文的地方,也要敢于肯定,但要能说出理由来。)

3.在精心默读本课课文的同时,利用工具书、课文注释和在初一时学过的“字法”知识,解决生字新词问题,并且记出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

?“预习见疑”这一步骤,可考虑一部分在课外进行,一部分在课内进行。〕

二、质询研讨

1.就本课文的组织结构(以说明的顺序和重点为主),组织课堂问答(可以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生问生答):

①就全篇的大层次来看,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及板书】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几乎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独特原因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创造性发展。

②就举出的两个典型桥例的小层次来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参考答案】

赵州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建造年代、解放后彻底整修。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由于设计科学和施工巧妙而形成的四大特点(大拱,小拱,拱圈,桥身与石栏、石板和四周景色的配合)。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

卢沟桥桥址和历史──地理位置、修建年代。

桥的结构特点──长度、宽度、多拱相联及其坚固性、栏柱上石刻狮子。

中外人士对桥的推崇、称赞。

抗日战争的历史见证。

③全文共十个自然段,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文字就占了五段。介绍中国石拱桥,为什么把对这两个桥的介绍作为突出重点?介绍了赵州桥,为什么还要介绍卢沟桥?介绍这两座桥时,为什么先赵州而后芦沟?

?参考答案】举出这两个典型桥例加以重点介绍,可以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和“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赵州桥是独拱的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的石桥,代表了中国石拱桥两种基本类型,所以有必要并举。赵州桥历史更悠久(比卢沟桥早建五百八十多年),而且“大拱背小拱”的结构设计更加巧妙奇特,对当代造拱桥影响也更大(有人说,现在是“无桥不‘赵州’”),所以先予介绍。(茅老非常重视赵州桥,1984年来邢台市参加郭守敬纪念馆奠基仪式时,还特意又一次去看了赵州桥。)

2.用“速读法”阅读对比型参读文章另一篇《中国的石拱桥》(根据有关资料组合而成),然后再从语言表达着眼,朗读或默读课文;读毕,按小组(或小小组)就课文的语言表达(以语言的简明、准确和表达方式的适当为主)展开讨论(可同参读文章做必要的对比);教者巡回指导并在讨论后做简要结论。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目标

1.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芰Α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二)

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形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形象。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而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石拱桥》。

设计(三)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荷情万种(一)

拙政园,撷山川之灵秀,为世人所钟情,不愧为苏州园林之冠。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世人所敬仰,不愧为花中之君子。

你能想像在拙政园赏荷是多么高雅美妙的事吗?所以,当我听说拙政园要举办首届荷花艺术节的消息时,就迫不及待地想去一饱眼福了。

立秋过后,天还是一样的炎热。走在路上,我还猜度着荷花是否经得起骄阳的虐待,可踏进园门,才隐约听说荷花还没有到盛放的时节。

我略带失望地走在小石子铺成的曲径上,走向了那有名的荷风四面亭。

“苏州好,拙政好园林。四面荷风三面水,红裳翠盖满池心。炎夏惬幽寻。”

这是周瘦鹃在吟唱。

我站在亭边,愣愣地看着四周大片大片的荷叶。层层叠叠的绿,绿得耀眼,绿得洒脱,从四面八方把我包围融合,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化成一抹绿。我感受到一种清爽直逼我的肺腑,仿佛要洗去心灵的陈年的灰尘。

这是荷风!我已经感受到了!

可荷花呢?我为何找不到它的影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是周敦颐在吟唱。

我印象中的荷花应该是玲珑剔透的,花瓣像用淡色的红玉雕刻而成,袅袅伫立在碧波中,纤长而高傲。它不热烈如牡丹,也不忧伤如秋菊,它只是冷静地思索着、展望着。

如今,面对这么多游人的期待,荷花为何千呼万唤不出来?难道这就是它的傲气?

它是君子啊,它不会去迎合别人的喜好,它只能按照自己的原则办事。

荷花美得超然,但不孤芳自赏,它总有开放的时间。它的美不是妖媚,不容任何侵犯。它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是被人欣赏,而是奉献果实。它愿放弃美丽而一心酝酿果实——用它的根用它的心。

我忽然间领悟到许多,心情豁然开朗。没赏到风姿绰约的荷花固然十分遗憾,但我的心里早已是荷情万种。

荷花(二)

盛夏,当你漫步在荷花池畔的时候,很自然地会想到宋朝诗人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你看,那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肺腑;那托浮在水面上的荷叶,青翠欲滴,那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翠玉盘中的珍珠,明净柔润。一阵微风拂过,会使你有一种暑气全消之感。再吟诵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就更觉心旷神怡了。

荷花全身是宝,用途很广,既是食品,又是药物,至于供人观赏,那只不过是一种“副产物”罢了。它的地下茎——鲜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矿物盐等,营养价值很高,是一种很好的水生蔬菜;它既可生食,又可熟食,还可加工成藕粉、蜜饯和糖藕片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是妇幼老弱的良好补品。莲子,鲜可生食,也可做汤菜、甜食或蜜饯;干莲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荷梗、荷花、莲蕊、莲须中还含有各种生物碱,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

如果说到荷花的药用价值,那就更大了。荷花的各部分都可入药。莲须,有固肾的功能;莲子,有收敛镇静之用;莲蕊,有清心、利尿、降压降烦之效;花托、花瓣,有活血祛痰之妙;花蒂(叶中央近叶柄部分)能清暑利尿……

荷花在我国的长江、珠江流域栽植较多,黄河流域也有分布。就品种而言,荷花约可分为三大类,四十余种。其中花藕和花香藕等品种是以向人们提供鲜藕著称;湘莲和向日葵莲等品种,则是以向人们提供莲子而闻名;而花中君子和水花魁等品种,则是专供人们观赏的。

莲藕,虽然一生都在水中,但对水的深度却有一定要求。一般生长初期,以三至五寸为宜,生长后期,一般可控制在一尺左右。在莲藕的枝叶长出水面以后,一旦风折叶柄,水就会从茎管灌入,使整株莲藕烂掉。因此,莲藕的生长发育还与风力大小有关。

2.要求学生粗读两篇文章,并感知它们的区别。

学生谈阅读的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

明确: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去拙政园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续写荷的`精神,并巧妙引用古文增添色彩。

?荷花》分别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荷花的分布状况、品种,最后介绍了荷花的生长与水深、风力有关。观赏价值突出其形体美、情态美。食用价值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了荷梗、荷花、莲蕊、莲须。药用价值突出荷花的各个部分,这是我们读者所不了解的。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

3.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三、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声屏显示配乐朗读。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旌“四、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1)学生默读课文,自行查找、概括。

(2)小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3)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2.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表明其历史悠久;“非常雄伟”“形状像一张弓”“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结构匀称”“古朴美观”表明其形式优美;“保持原来的雄姿”“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表明其结构坚固;“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唐朝张嘉贞称赞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张nfeafT奁洹俺踉鲁鲈疲长虹饮涧”,表明其成就突出,堪称杰作。

教师.总结: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2)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多媒体显示:

请四位同学依次填写。

明确:“修建于1189年到1192年间”,距今830多年,表明其历史悠久;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相联而成”“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表明其形式优美;河堤冲毁桥无恙表明其结构坚固;13世纪就 《中国石拱桥》出自:网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3

—、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复习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3.学习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特征。

4.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难点:先取典型代表的实例说明事物的写法。

解决办法:

1.讨论、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2.用课件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3.学生质疑问难。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充当解说员。结合课件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2.拟题训练。

3.学生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许多多的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座桥,能生动地说出它的美丽风貌吗?你感到有特点的又是哪一座桥,能清楚地说出它的特征吗? (进行说话训练)下面请同学们在听读中抢答,下列内容描述的桥梁专家是谁?“他生于1896年,世界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1920年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的文章,编著过《中国桥梁史》。”今天我们就学习茅以升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愿)并思考“本文的结构内容”?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一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有深刻明白的认识。

“序”而多“变”。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因此,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更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这样在“大同”之中显现“小异”,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第3~8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第9自然段),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提问: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等)

2.,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hú gǒng xiáo xié zhuó dūn

弧形 拱桥 洨河 和谐 张 桥墩

巧妙绝伦(hún):在同类型桥中,施工技术没有比它更巧妙的。

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具体研究文章内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原因→桥梁发展史

(2)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层层深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答:文中作者选取了代表性例子赵州桥、卢沟桥。首先介绍世界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具体举例进行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其结构特点怎样?是按照怎样顺序来写的?

答: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是先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各个构成部分。

(4)文中介绍了“卢沟桥”的哪些内容?结构特点怎样?

答:介绍了卢沟桥的位置、建造时间、规模,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特殊的历史价值。结构特点: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5)这篇课文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而课文主要写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这切题吗?

答:切题,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中国石拱桥,是中国石拱桥的两个突出的代表。

(6)既然课文写的是中国石拱桥,并不是具体的哪一桥,一个例子都不举行不行?

答:不行,因为中国石拱桥是中国国土上无数座石拱桥的一个名称。它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只有通过一座座具体的桥来说明才能说明白。

(7)中国石拱桥数量不可胜数,为何只选赵州桥和卢沟桥加以介绍?

答:因为二者在我国成千上万座石拱桥中最具有代表性,前者是只有一个大拱的石桥,时间最久;后者是联拱石桥的杰作,且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8)能不能说中国石拱桥,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

答:不能,因为赵州桥就是赵州桥,卢沟桥就是卢沟桥,中国石拱桥是多种多样的。赵州桥和卢沟桥既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它们自己的特点。

(9)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答: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10)文章写完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后,完全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非要来个第10自然段呢?请同学讨论。

答: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而不是《中国古代石拱桥》,这就允许写现代石拱桥的情况。再者,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成就是辉煌的,有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达112.5米,远远超过了37.4米的赵州桥大拱,这的确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还有,我国在原有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双曲拱桥”就是其一。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展示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成就,令读者精神振奋。如果去掉最后一段,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对中国石拱桥的介绍就不够完整。

(11)具体文中的说明顺序?并说明其作用?

答:①由一般到个别。

全文按照“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使人对事物的了解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由过去到现在,能收到清晰、具体的效果。

②先整体,后局部。

赵州桥。抓住“著名” “最古”两个词语,先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和宽,同时突出“单拱”的特点;然后逐一分析桥身的结构特点及其科学原理。

卢沟桥。先介绍桥的地理位置、建桥时间;再介绍桥的长、石拱数及石拱形状、石拱长度、桥的宽,突出其“联拱”特征;具体描写桥面和石栏石柱。

这样安排顺序,既突出重点,又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使读者对桥的形状、特征、作用等有了明确的认识。

③依照时间的先后。

在介绍我国的石拱桥时,按时间顺序,对有影响且有代表性的石拱桥作了有详有略的介绍。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体现了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生动具体的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32` 就,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另外文章所选取的代表性事物——赵州桥和卢沟桥,它们既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同时又有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它们独有的特点叫个性,它们具有的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叫共性。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的。请同学们记住这个道理。共性也就是一般,个性也就是个别。个性之中存在着共性,或者说个别之中存在着一般。这正如赵州桥和卢沟桥体现着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如果你们今后在分析其他现象或问题的时候,能够从事物的个性里看到一般的共性,那就深刻得多了。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第一题。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桥?最熟悉什么样的桥?它们有什么特征?收集有关这种桥的资料,并写成介绍性的文字在班里交流。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及运用的规律。

3.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

4.学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学会品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

通过比较赵州桥与卢沟桥的特点异同,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应该注意的两个规律,即一是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一般说来,就应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二是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代表性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2.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的特点,而本文语言在准确性上更突出,因而将分析本文语言准确性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分析语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分析的方法,教会学生用"删除法"来品析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桥的解释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桥,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呢?

学生七嘴八舌答:公园里的九曲桥,长江大桥,河上的一般桥,立交桥,江南的小桥等等。

同学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请你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桥?

学生思考回答。

你们知道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解释桥的么?他风趣地将桥解释为"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多么形象的解释啊!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桥梁当中,主要有梁桥、拱桥、吊桥三大类型,而拱桥极为常见。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茅以升写的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学习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研读课文,总结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

1.自读全文,添加修饰成分。

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在题目"中国石拱桥"前面添加修饰成分。分析时,要结合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2.概括特点。

在添加修饰成分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其中前三点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3.分析说明方法,总结运用规律。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例子。

(2)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讲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为例子呢?

学生观察回答。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两座桥类型不同,所以举这两座桥。

(3)你能否从中总结出说明文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吗?

请学生总结。说明文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时,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一般说来就应该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

四、重点研读赵州桥和卢沟桥部分

1.朗读文章,比较相同特点。

(1)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读课文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部分,边读边思考两座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①形式优美;②结构坚固;③历史悠久的特点。

(2)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

学生比较分析。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卢沟桥:修建于1189到1192年间。可见两座桥历史悠久。赵州桥:建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足见其坚固。

教师插入追问:为什么它能这么坚固,一直使用到今天呢?有没有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因为它有两个独特的设计,一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关键在于增加了桥洞的过水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二是,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教师继续追问:这两个独特的设计在写作顺序上能否颠倒位置呢?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的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大小作为列举的顺序。不能颠倒。

教师继续追问:说明文在安排写作顺序说明事物特点原因时,常常采用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写作顺序,请从本文中再举一个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在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首先、其次、再其次,采用的就是由主到次的写作顺序。

请学生继续分析两座桥的特点。

卢沟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教师插入追问:这是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它的坚固?

学生思考回答。作比较。拿两岸河堤和卢沟桥作比较突出卢沟桥的坚固。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和谐;桥上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卢沟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美。

(3)中国石拱桥很多,除两座桥结构不同外,为什么作者单单举这两座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总结举例子说明方法运用规律二。

那是因为这两座桥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归纳一下,举例子说明方法在运用时的第二个规律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代表性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2.探究思考,比较不同点。

两座桥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但在说明时作者写作角度又各有所侧重,请认真阅读文章比较两座桥写作上不同的侧重点。

学生思考回答。赵州桥:侧重介绍四个特点,因为这是赵州桥与其他桥最突出的区别,有许多特点是赵州桥独有的所以重点介绍。卢沟桥:侧重介绍狮子的雕刻优美,桥与四周景色的配合,突出形式上的美。另外单独介绍其在历史上的纪念意义,突出其历史价值。

总结,不同的桥的共性之外总有其个性,因而说明事物时即要抓住共性同时又要体现个性,才能在说明事物特点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五、了解我国石拱桥的新发展、新创造

解放以后我国石拱桥又有哪些新发展、新创造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建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新创造。

教师展示三维动画双曲拱演示,告诉学生双曲拱类似自行车的泥瓦造型,目的是更加坚固。

六、总结

1.归纳特点。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形式优美。

(2)结构坚固。

(3)历史悠久。

(4)到处都有。

(5)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其中前三点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2.归纳规律。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总结出了举例子说明方法运用的两个规律。即,一是,说明文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时,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一般说来就应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二是,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代表性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学习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理清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通常有哪三种?

学生回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重要采用哪一种说明顺序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本文主要采取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具体体现在:

(1)从概括到具体。文章开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概括介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是具体介绍。好处是既给读者以整体特点,又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印象深刻。

(2)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介绍赵州桥特点(二)和(三)时,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安排两个特点;介绍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按由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三个原因。好处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品析语言,学习方法

1.分组合作,品析语言。

(1)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而准确,可我在读课文时却发现本文有许多地方语言很不准确。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这些词,明明都不确切,怎能说准确呢,应该都删掉,这样语言就准确了,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么?

学生可能回答:不同意。

教师追问:为什么?谁能讲讲理由。

讨论使学生明确:"大约、可能"在这里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是作者根据已有资料记载进行的推测。删去后变成确切的时间和准确的记载反而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说明不准确,不科学了。所以不能删掉。

教师追问:在这里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删除法"。

(2)本文还有类似的语言情况吗?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用"删除法"试着分析它的准确性。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画出句子,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析。

四人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文中语言准确性句子举例。

①"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的"各"字使用准确。"各"表示在大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共四个,去掉"各"后,意思变为只有两个小拱,数量少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

②"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中"拼成"一词使用准确。意思是拼合而成,表示28道拱圈并列砌筑的特点,正因如此,其中的一道坏了其他各道才不会受到影响。

教师追问:将"拼成"换成"组成"行不行?

学生思考回答。不行。因为"组成"组合而成,不是并列砌筑,因而一道坏了其他各道都会受到影响,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因而不行。

学生小组继续发言。

③"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几乎"一词使用准确。"几乎"表示程度,指桥面的平坦程度,将几乎去掉后,变成桥与水面平行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等等。

2.归纳方法,总结技巧。

(1)各小组找到不少语言使用准确的例子,分析得也很好。请同学们从这些例子分析中总结一下,看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没有方法技巧?

学生思考回答。

①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方法技巧。

②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删除法";二是"替换法"。

分析说明文语言使用准确时可以按"四步骤分析法"分析,即,一步指出词语表示意思或作用,例如表频率、表范围、表程度、表数量、表猜测、表时间等。二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在句中意思作用。三步指出删去或调换后句意的变化。四步总结指出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2)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析词语准确性,可结合文章我们该重点抓住什么样的词语来分析它们使用上的准确性呢?

学生思考回答。抓住一句话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进行分析。例如:"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一句中"有许多"在文中起限制作用,就应重点分析它的准确性等。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们重在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即学习举例子说明方法运用的规律,学习分析语言准确性的技巧方法。希望同学们将本课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说明文学习和写作中。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容量太大,学生学习得非常累,教师教得也非常辛苦,而且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容量的大小,备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5

一、预习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注音组词辨字形。(预习提示中的字词练习及课文后练习七)

二、掌握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1.初步熟悉课文,检查预习1的完成情况。(此步宜简捷完成,不多占时间,只需大致明了课文主要内容,对全文有个总体印象,以利对课文重点的深入学习。)

讨论明确: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又进一步讲到中国石拱桥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许多惊人的杰作中的两个代表;在介绍特点的基础上阐明事理.指出我闲石拱桥为什么会有光辉成就的原因;最后又概述了我国石拱桥在解放后的飞跃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2.讨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①朗读第1、2段,找出点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②这两个特点的表述,作者用了不但……而且……,能不能省去关联;能不能将两个特点前6颠倒?

(两个特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先写形式,写桥给人的直观印象,人们从它的外形,进一步了解它内在结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文章第一段是写外形,第二段写结构坚固。因此,从所写的内容到行文的顺序,不但……而且……都不能删去,两个特征的先后次序也不能颠倒。)

③我国石拱桥的特征还有什么?

(历史悠久)

④作者是怎样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讨论明确:作者先从对石拱桥的概述中,抓住本质特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用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引出典型介绍。

3.学习对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说明。

学习提示:文章对两个杰作的说明也同全文的表述一样,先总述,然后分述。在说明过程中,既写了它俩与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又说明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①完成课文后练习二。注意结构特点的概括。

②学习对赵州桥的说明。指出赵州桥有一般石拱桥所共有的特点,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讨论明确: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历史悠久雄姿非常雄伟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形式优美,一直使用还保持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结构坚固。赵州桥独有的特点,文章以

(一)(二)(三)(四)为标志分四方面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_l:技术,以突出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③学习对卢沟桥的.说明。(要求同对赵州桥的学习)

讨论明确:(体现共性特点的内容略)对卢沟桥的独有特点介经,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赵州桥是独拱桥的杰作,而卢沟桥是联拱桥的杰作。

三、学习对事理的阐述。

在对我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具体的介绍后,作者对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光辉的成就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1.朗读第9段。思考:作者写了几个原因?哪个原因最主要?

人读后讨论明确:作者写了三点原因,用首先、其次、再次为标志。第一个原问是最主要的,因为人的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才能创造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和在施工中具有巧妙绝伦的技术,才能开采富有的各种石料。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颂蕴含其中。

四、学习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是对我国解放后石拱桥建设技术飞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概括,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段6句话,也按着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组合,具体分析一段各句的关系。

讨论明确:第一句承接上文,对两千年的一句总括。第2句承接第一句,表示时间的延续,石拱桥继续发展,而且第二句又统领了后面三句。第三句用典型实例介绍了石拱桥的发展一1961年,在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第四、五句则是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的石拱桥基础_l的发展,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是世界仅有的新创造。第六句是总括句,点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密切关系。在客观的情况叙述中恰如其分的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学习准确的说明语言

本文是怎样说明事物特点、阐述事理,给人以知识的?

本文是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令理的说明顺序,总分为主的结构形式和准确多样的说明语言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的。

合理的说明顺序和总分为主的结构形式在前面的学习中已有接触,恰当的说明方法将在下一步学习,这里着重学习准确的语言。

逐题完成课后有关题目,具体体会本文准确的语言。

第三题,既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些形式也就是不同的说明方式的具体体现),又明确运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第四题,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体会准确的说明对象,语言必须有所限制,讲究分寸。

第五题,从词、句的次序的讨论中来体会语言的准确和周密,并明确合理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事物的需要来安排。

第六题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统写中加深对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理解和掌握。

六、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

1.说明文主要采用说明的方式,但说明文里常常含有记叙成分;找出本文里的记叙成分。

(文章第8、10段,有记叙成分,叙述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和解放以来我国桥梁发展的情况。)

2.明确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的运用服务于写作目的。本文旨在给人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因此以说明为主。为叙述历史意义和发展情况,交叉运用记叙方式。说明为主,穿插记叙,就是本文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6

教学设想: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清楚的区分说明文与其它问题的区别,知道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明确说明顺序,判断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并学会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此篇课文的教学至关重要,分两课时,而我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围绕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对比学习赵州桥和卢沟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一些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说”而“明”。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4、通过学习能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及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自主思考与教师点拨结合、讨论法、对比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错误的药品说明书为例,引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指出这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细读课文,分析赵州桥

1、请同学独自朗读赵州桥部分,思考这两段文字从哪些方面介绍赵州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提及说明方法带学习回顾、明确常见的十种说明方法。)

2、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明学生作答。针对学生找到的说明方法,教师对其作用进行点拨。

3、教师小结,并展示幻灯片,出示教师观点。

三、对比学习卢沟桥

学生自学卢沟桥部分。从说明内容、说明方法两方面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明确,教师指出这样的写法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并明确作者举的这两座桥既具有代表性,又考虑中国石拱桥的多样性做到全面。

教师强调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四、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教师朗读改动的句子,要求学生找出教师遗漏或改动的地方。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2、出示赵州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小拱与大拱的.位置关系,教师画图,学生对比。

3、学生思考教师改动后的语句和原文的区别,对比不同语言的描述,从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以及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4、学生自己找两个其他能体现语言准确的词句加深理解。

5、教师小结:综观我们分析的这些例子,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

五、小结

交给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

选自己最感兴趣、最喜爱的事物用100字左右的文字向大家介绍,要求至少用上一种说明方法。

《中国石拱桥》教案篇7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和几种说明方法。

2、 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

3、 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

(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的内容。

4、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 拱桥 陡坡 和谐 饮涧 桥墩 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 惟妙惟肖 匀称

3、 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模块二:分析课文

一、 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 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 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 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 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 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模块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 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

2、 读5自然段

(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6—9段回答

(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 )( )两个方面来写。它是一个( )桥

(2)8、9段分别写了( )( )

4、总结(板书)

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 外形、设计者 整体-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 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 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 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 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 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 根据课文1、2段,9、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 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 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 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 列数字 3、作比较 打比方 4、作引用

三、 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 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 用词准确严密

例: (1)桥 拱桥 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 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程度。

(3)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严密且又全面。

(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中的“随堂反馈”。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山行教案优质7篇

猫和老虎教案优质7篇

画衣服的教案优质7篇

幼儿音乐类教案优质7篇

茶幼儿教案优质7篇

四年级下册教案优质7篇

小班教案反思优质7篇

幼儿团教案优质7篇

找朋友小班教案优质7篇

客至的教案优质7篇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