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读后感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我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的总结,读后感是我们对作品中所展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投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投资读后感5篇

投资读后感篇1

我在了解了众多的投资方法之后,认为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相对安全和有理。

之所以说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有两个天然的缺陷:一是相对于明确的价格,价值的评估是相当困难的,价值的精确计算更是不可能——有形资产如此,无形资产更是如此;二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化的过程中,要出现投资者所期望的价格,所需要的等待时间是不确定的——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

如果说其第一个缺陷,还可以用“安全边际理论”来克服,毕竟投资时我们仅需要获得一个大致“安全”的估值就可以了。“正如绝大多数时候,看一个妇女够不够选举的年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的出生日期”;而面对其第二个缺陷,即投资者所期待价格的出现有时需要足够长的等待时间,我们则毫无办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法”只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理论,根据它取得成功投资的实践,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另外,也有人主张”分散化投资“可以弥补“价值投资法”的不足。对此,我持一分为二的态度:理论上讲,是正确的,可以用牺牲一定的投资收益率来避免风险的过分集中,大不了导致投资结果的平庸化;但实践中,却未必如此,因为投资者难以做到足够的分散化,且分散到何种程度才算真正足够也是不确定的。

当然,说“价值投资法”是一个成功的理论也是有条件的,即不能考虑价值本身在未来时间里的增减变化。如果要考虑这一因素,就好比考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样,问题则会变得更为复杂。“没有永远的投资”,也多少能说明这一道理。

众所周知,根据博弈理论,在投资市场上,一个少数人采用时有效的方法,当大多数人都采用时则会失效。“价值投资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只因人性的贪婪、恐惧、狂热、从众……,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故“价值投资法”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所采用。

尽管我认同《聪明的投资者》所介绍的“价值投资法”,但我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所以,我坚持认为,“价值投资法”只是一个相对的、不错的方法。

有人说过:“投资成功的真正秘诀,就是没有秘诀”。对于“价值投资法”,也应当进行这样的理解。

投资读后感篇2

放假期间,很认真的读了一本陶博士推荐的书《投资者的未来》。这本著作是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西格尔的经典著作。读完以后深受启发。下面几点是我的体会。

1关于增长率陷阱问题。现在很多人追逐热门股,实际上就是一个增长率陷阱的问题。很多朝阳行业是会大幅度的发展,但是市场的估值已经或者远远反应了其基本面的变化和发展。这时候买入这些股票肯定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率甚至亏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现在很多人追逐新兴产业股。但是这些股已经高高在上。相反那些消费股今年却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本垒打。比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等。

2医药、消费和能源行业蕴含大量长线牛股。今年中国的股市对此进行了充分的阐释。陶博士的十大金股就是明显的例证。

3首次发行的股票至少目前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标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过分高估。

4专利权问题。这次读这本书才对专利权有更深入的认识。巴菲特买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纺织公司,为什么停止纺织业务。主要原因还是该业务没有专利权。资本的投入,长期来说只会有利于消费者而不是公司。如果买消费品股票,一定要买有定价权的股票。同样的道理,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壁垒的公司,谈何价值!

5价格。不管什么好的投资标的,只要价格高估,就是不折不扣的垃圾。安全边际很重要。

6长线投资,股利很重要。主要是复利增长和再投资。

7预期和实际。预期低于实际,很好。现在的问题是预期高高在上,而实际惨不忍睹。20xx年的乐观预期一万点。现在的悲观预期20xx点。这里就涉及到买卖股票的时机。悲观预期时买股票,乐观爆棚时卖股票。

投资读后感篇3

最近在读这本书,这里做些简单的记录,包括书中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以备以后查阅和反思。

增长率陷阱其实,作者并没有否定能够增长率的存在,更没有否定增长所带来的企业的改善速度和结果。之所以出现了“陷阱”,原因在于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因为过度乐观,所以给了公司更高的交易价格。公司的实际价值也许和投资者给出的估值是很接近的,只不过,由于大家太过看好公司的增长,所以给的交易价格过高,以至于还不如投资到低增长的公司上的收益高。这让我想到现在的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其中有些自己也看好,不过,一方面是自己不善于估值,另一方面交易价格也确实很离谱,所以自己没有买。

不过在常去的论坛上见到版友不仅看好,还认为不贵。甚至有些人说,就是现在才有这样的便宜价格,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类似的问题,格雷厄姆也早就说过,利用现在以及过去的企业经营情况去估算未来的情况是很容易导致错误很危险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来说,未来可能的高增长行业,基本上大众会有比较公认的结论,也就是说,仅此为依据买入股票,很有可能形成“众人拾材火焰高”的局面,而与此同时,股市里“一赚二平三亏损”的规律有在暗中起作用,所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投资读后感篇4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很经典的投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老师,《聪明的投资者》被誉为价值投资的圣经,文章讲述了很多投资方面的规律,这些看似浅显,真正实施却不容易。

一、要投资而不要投机。

投资就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以保证本金安全前提下(价值>价格),去争取满意的回报。而投机则完全试图从市场价格波动中牟利。

投机主要是由于人的本性使然:“投资者潜意识和性格里,多半存在一种冲动,它常常在欲望的驱使下,未意识的去投机,去迅速且刺激的暴富。”格雷厄姆描述了投机者的特征:

1、意识不到自己的投机行为;

2、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巧。这两点是不是和a股中的“韭菜”很像?

二、“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主人。

格雷厄姆假设了一个喜怒无常的角色叫“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提供股票买卖的机会,而这些价格经常都是不合理的。

“市场先生”的情绪不应该影响你对价格的看法。不过,他真的会一次又一次地提供低买高卖的机会。但是,普通人却会被市场先生所感染,“追高杀跌”。

人性存在很多弱点,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要独立思考,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三、使用安全边际。

正如巴菲特投资理念“一、不要亏损,二、记住第一条”。投资是建立在估计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之上的,大范围的安全边际保证了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失败。

最重要的是,前进的方法是不要撤退。安全边际的概念,即市场价格高于评估价格的差额,安全边际=价值—价格。

经济规律不复杂,坚持这些原则,相信投资之路会走的更加顺畅。

投资读后感篇5

春节有空,买了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读完后,沉思了一下,的确这本书在投机盛行的年代,让投资者找到了方向,在那个年代他应该称得上是投资界不世出的奇人。

这本书也明显有自己的缺陷,举了很多例子,让人看得有点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果初学者看完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投资要有安全边际,但随后就会感到上市公司有如此多的问题,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所以在安全边际的情况下,只能按照它的方法尽量分散投资,而分散投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诚然这种方法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如果研究过巴菲特的人就知道,巴菲特说要集中投资,格雷厄姆说要分散投资;二者的思想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在于巴菲特汲取老师的安全边际的思想上,提出啦要买有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集中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你把这思想理解彻透之后,再反过来思考《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你就不得不服巴菲特,因为通过巴菲特这一思想过滤,就能把格雷厄姆举例的那些有问题的公司排除在外,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性,从而可以去集中投资,而不是分散投资。

我们的理论应建立在巨人思想的基础上即安全边际,再做进一步改善,下面不是评论二位大师的缺点,而是做一点改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1、时代在变化。

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所以他的计算方法是算前三年或前七年的平均利润,来计算pe,这种方法我认为是有效的,而且现在依然可以用来吸收的计算方法,我未来也会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些防御性投资。但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很难买到这种公司。大家可以在前几年的经济危机中去验证一下。

这里可以吸收一下基金经理的算法,即预期未来,但这种算法一定要保守估计,确定性一定要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盐湖钾肥,现在全世界粮食大涨同时不同的国家都发生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通货膨胀也以10%左右的上涨,在这种背景下,必然会推动钾肥的需求量增加或价格上的上涨,这种预见性很强的背景下,我们就不必拘泥于格雷厄姆的以过去的利润的计算方法,而改成将来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大家可多举几个例子,用时间来检验我的推论是否正确,即使一个例子失败并不代表失败,因为格雷厄姆的方法也不能保证每个样本都是成功的,所以他要分散投资。

再次强调一下,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在预见性很强的情况下,才能以未来计算,也要在安全边际下买入。至于传统性行业,不垄断的公司,还是以格雷厄姆的计算方法为准。

2、关于净资产的问题。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是指低于净资产的2/3,同理时代在变化,格雷厄姆时代是以石油,钢铁,铁路等传统行业为巨头的时代,对于后期出些的一些行业,垄断性非常强的公司,即不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公司,再用它这种计算方法,意味着几乎买不到这种公司。我个人意见是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下降1/3,我这种方法意味着风险比格雷厄姆的要大,但即使错了,由于垄断的特性,经过二年左右又会开始盈利,而且因为主营业务清晰,垄断的公司特质,这一层过滤本身也降低了风险,我个人认为,这就相当于以前格雷厄姆要求的安全边际低于净资产的2/3,有兴趣的可以在以前的熊市里去验证一下。

3、反思巴菲特的投资思维。

是他提出要买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实际上他买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特许经营权的,但是别人或他自己(我更倾向于是别人)要强加上去的特许经营权,比如银行公司,从定义上讲银行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但巴菲特确实买啦,买得还不少,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看完《聪明的投资者》后我恍然大悟,详见讲基金的那些章节。是因为巴菲特后期随着资金的宠大,他已很少有机会再遇见特许经营权,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在安全边际下买入的机会,所以他的思想只能倒退,退而求其次,回到格雷厄母的思想,即在安全边际下,买入主营业务清晰,一流的管理者的公司,这就是投资大师的变通,但不能说这不对。

别人总结巴菲特感兴趣的公司也是能力圈,护城河,安全边际,也可能是写书的人强加上巴菲特的思维,他买的公司就是有特许经营权的。个人观点,这是巴菲特资金巨大时不得已而为之的倒退投资方法,这也是巴菲特大师能变通之处,不拘泥于形式,只要基本原则不变通即安全边际,这也是他的底线。但我们小散,不能把巴菲特倒退的方法拿来吸收,去投资银行股,如果你是格雷厄姆思想的追随者除外,毕竟这种方法也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方法。我们不仅要完全吸收巴菲特的思想,还要对他的思想加严,即把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改为垄断的公司,这样一改,我们投资的范围就更加小,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的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

结尾之时,再次强调一下上面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批评二位大师的意思,只是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一些改进和总结。也许我年少轻狂,但我会用我一生来验证我改正的是否有效,如果你们觉得对可以吸收,觉得不对可以拍砖。

投资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投资年工作总结推荐8篇

县投资审计工作总结8篇

县投资工作总结参考7篇

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总结6篇

2023年投资股工作总结7篇

投资年工作总结最新6篇

审计投资审计工作总结6篇

投资岗工作计划推荐8篇

县投资工作总结通用8篇

投资合作协议书合同7篇

投资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