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读书心得最新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其实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也是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心得是对学习与生活经历的深刻体悟,以文字记录下来的情感流露,下面是吾爱文书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绿》读书心得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绿》读书心得最新7篇

《绿》读书心得篇1

在我看来,东方更注重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不是用来说的,也说不出来。所以论语中的仁字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言p但整篇文章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弟子时,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不同而教。只有这样,弟子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仁。也许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为了让后人得到像老师一样的指导,弟子从老师的生活中剪出一个片段,整理出一篇《论语》。(当然,这纯粹是我的想象,没有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的生动再现,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阅读它。就我个人而言,一本与其风格相似的书是晋代的《世说新语》。如何读世说新语?我认为如果大多数人不是出于学术目的(例如,他们需要写一篇论文或阅读报告),他们就不会分析它的中心,分析一段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一个深刻的学术理论——我们大多数人会把它作为一种生活记录,用一种闲暇来阅读它。在我看来,其实闲聊的'心态是最适合读这样的书的。读懂会意,手掌一笑,自然明白他想表达什么。也许比分析和分解规章制度好。当然,这是阅读的高境界。我做不到。

如果你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论语》说了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知识是不一样的。做知识可能还是可以在纸上做的,但做人只能在生活中做。读教人做人的书,自然要放在生活中,而不仅仅是在纸上,在旧纸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

《绿》读书心得篇2

一个朋友的网名叫"荆棘鸟",我知道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但不知道这代表什么意义。这几天,在找工作的焦虑中终于把这本小说看完了。

荆棘鸟,用荆棘刺穿自己的身体,一直讴歌,直到死去。鸟儿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可是看完书,我想我明白了。

菲爱着弗兰克的亲生父亲,尽管她的丈夫帕迪对她爱和尊重,依旧得不到她的一点笑容。对于菲来说,她对弗兰克的亲生父亲的爱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荆棘;而对帕迪来说,他对菲的爱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荆棘。

梅吉爱着拉尔夫,可她嫁给了和拉尔夫相貌相像的卢克,而对拉尔夫的爱是穿透她的心的荆棘。而对拉尔夫来说,扎在他胸膛的荆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会权力,对于这两个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么选择,他都不能免于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荆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艺事业,或者雷恩,还是她自己?她的故事到最后也没有结束,所以不能这么早下判断扎在她心上的是什么。而很明显,戴恩的荆棘是他的教会事业,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种因果报应,他要被还给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荆棘隐喻一个人的执念,执着于什么,什么就会刺穿他的心,让他痛。而他依旧不愿意放下,在这种痛的驱使下,带着执着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只有这种痛能证明他存在的意义。

假如没有了荆棘,菲快乐地和帕迪生活在一起,拉尔夫和梅吉顺利的在一起,戴恩做了个牧羊人。故事会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会腻得慌。

这就是人的故事。人总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里边撒一把尘土。

《绿》读书心得篇3

一本《鲁滨逊飘流记》让我们认识了主人公—鲁滨逊。鲁滨逊是个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

鲁滨逊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劳力,费好长的时间,他做的事情有很多都是白费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最后,他终于成了富有的人,他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所大房子......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费了很多力气,克服许多困难得来的。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劳动。鲁滨逊就是这样与自己进行斗争,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处境。

鲁滨逊还认为不管穷人或富人都有”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理性、同样的感情、同样的善意和责任感、同样的嫉恶如仇的心理,同样知道感恩图报、诚恳待人,同样能相互为善,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权力也是平等的,所有都是平等的。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遇到困难,有些甚至看起来都是不可克服的,但是我们必须要经得起考验,要像鲁滨逊一样有坚强的毅力,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绿》读书心得篇4

我敬佩她的细心周到。乌塔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行程,每到一地先查当地警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平安。可我们中国孩子呢?做事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考试时竟然能把自己的名字忘记,写字时竟然可把“隐”写成“稳”,和乌塔做事的'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是不是有天壤之别?

我敬佩她的坚韧毅力。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许多关于欧洲各国的书籍,熟悉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可我们呢?做一件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遇到一丝挫折就放弃,把困难抛给别人。我就是这样,我曾报了一个乒乓球班,没有几天新鲜劲一过,我就厌倦了枯燥无味的训练,撂挑子不干了。和乌塔站在一起,我真是无地自容。

我敬佩她的自主独立。乌塔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都要去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还到别人家里照看小孩。但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呢?别说自己去挣钱了,就连穿衣吃饭都离不开大人的照顾,天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位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竟然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退学了,这事要是让乌塔知道了,简直是不可思议。我还佩服她的……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觉醒吧,中国的孩子们!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从小要立志做一名自立、自强、自信的中国人!

《绿》读书心得篇5

随着年龄的增长,泪点越来越低,真的看不得这种书。99年第一次看这书怎么就没感觉哪?不可否认,《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黑色的书皮简洁的名字,顿时有一种沉重和沧桑的感觉。它让你看到了在历史的大潮流中,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在时代浪潮中只能被无情地牵引着,对命运有的只是无能为力的苦苦挣扎。想来是多么的残忍和可怕,即便知道方向是错的,却连站在原地寻求正确出路的权利都没有。屈服,屈服,还是屈服,最后剩下的,只有:活着。

作者以第一人称福贵的口吻,平静地讲完了他这一生的故事,看似近乎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语言风格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福贵开心,你会跟着开心,福贵难过,你也会跟着有了一丝的恸泣。人生总是奔向美好的,走向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可是书中主人公福贵的命运却截然相反:福贵的人生从地主家庭出生,而命运却一次一次的与他开着玩笑:首先是他的顽劣乃至逐渐的使他的家庭败落在他的手上,从此由“天堂”开启了通往“地狱”之门。和他相依相伴的最为亲密的人一个一个的憾然离世,让他承受着不能承受的痛苦,可就是这样,命运也没有放过他,悲剧一个接着一个,眼泪完全不能表达那种刻刀在心头刻下的烙印。

整本书读起来都让人替主人公和其中的人物唏嘘不已,慨叹命运多桀,也都从书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自己身边的人的童年和过往,因此产生共鸣,我想这就是余华文学作品做大的魅力吧。虽然整本书都很压抑,但是只有一段读来让人欣喜若狂:就是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托人找了一个对象,她的那个对象二喜出现后,整部书的最淋漓尽致的部分出现了:在那样悲惨的命运中忽然伸出了一双温暖的手,有力的支撑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不但出现了转机,还带来了新生——凤霞和二喜的儿子降临了。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看到这里非常的激动,体会了那种压抑后突然释放的快感。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纠结和挣扎:一方面对于残酷现实的不满,一方面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渴望。而在这纠结和挣扎中,人们变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积极,总之是痛苦万状乃至憎恨这个世界。而就如作者的本书序所言:做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至少我觉得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是做到了这一点。他冷静的看着福贵的人生从繁荣走向了凄苦,可是这个过程里感觉不到作者的同情或者悲愤,反倒是那种出奇的冷静让读者的思想肆意发挥,任意驰骋。

小的时候家里比较穷,爸妈总是为了生计忙碌着,到了晚上再忙家务,给我和哥哥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有时候我说“妈你早点睡吧,别干了”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人只要不死就得活着,活着就得干”。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也体会了父母的艰辛。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最后都要他自己去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在最悲壮的时刻出现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生活,只是一件外衣,有的人为它别上璀璨夺目的胸针,有的人在上边缝着一个又一个粗糙的补丁,但无论是华丽还是褴褛,我们都穿着专属于自己的外衣行走在风尘中,承受着外界的一切,感知着身边的一切,有爱有痛,有苦有甜。生存,还是生活,仅仅是一线之隔,一生为什么而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只有当内心与外物和谐之时,在人世的一遭才叫真正的生活。

正如我的题目“苦莫如福贵,乐莫如活着”。

《绿》读书心得篇6

?写在人生边上》内容概要:《写在人生边上》是钱锺书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写于四十年代,钱先生谦虚地说他的这几篇散文不过是如同中国旧书上的眉批,补的是人生这部大书的空白……

来自亚马逊卓越网网友:书的封面特别有文学、内涵的感觉。书里面包括了钱钟书一生仅有的几篇散文,超级经典,特别羡慕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于很平淡的语言中将道理刻画到入木三分,像一个武林高手,举手投足间,轻挥衣袖,已杀人于无形。如果你是个愤世嫉俗的人,看他的书会特别痛快,又嫉妒,怎么人家的针砭时弊就那么力量强大呢?钱钟书不愧是“幽默大师”,在此向作者致敬……

人生是一本大书,钱先生如是说。读这本《写在人生的'边上》,感慨颇多。钱先生的文章,出经入典,妙语连珠,旁征博引,谐谑天成,微尘见大千,片言明百意,平静中显激越,恬适里含泼辣,熔精卓的见解与广博的知识于一炉,不愧是智慧的集大成者。

读《伊索寓言》深含着对丑陋人性的犀利讽喻,《说文人》是对文人的心态含蓄的调侃,《说笑》是对“幽默文学”的冷嘲热讽,《谈教训》里对假道学抽骨剥筋的批判,《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又是不动声色地对世态万象的揭批……年轻人读这本书,通过钱先生的睿智,可以更好的了解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人生的路上,多一些感悟……

《绿》读书心得篇7

提起童年,想必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漾起一抹甜蜜而怀念的笑容吧!因为童年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时光。童年在脑海中是质朴、纯真、快乐的标签,而《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却是在黑暗、心机与暴力的一个乌烟瘴气的旧社会环境下度过的,和我们的童年竟有着天冠地屦的差别。?阿廖沙四岁丧父,然后跟其外祖母和母亲来到了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与外祖父一家人生活。在这里,阿廖沙为眼前这一幕幕尔虞我诈的画面,感到十分的震惊与深深地厌恶。外祖母的善良与乐观,是阿廖沙在这黑暗的日子里唯一的'一线光芒与希望。阿廖沙在十一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再看看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

不需要做家务,不需要为柴米油盐来伤脑筋,更不需要为自己惹下的麻烦而负责。对我们的要求,无论多过分,父母都会一概无条件满足。只要有别人欺负,父母就会狠狠的一顿。在我们十一岁的时候,更不会理解阿廖沙的痛苦与无奈,相反,还会觉得花父母的钱就是天经地义,就随心所欲的去挥霍,去攀比,去浪费。?当童年悄悄流逝过去,当自己翻开童年的记忆,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是如此过分的去挥霍时间,挥霍童年,挥霍自己的明天。童年,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让我们珍惜童年的一分一秒,抓住失去的点点滴滴,让每一个瞬间成为童年最好的标签,让每一件趣事成为童年最好的诠释。让我们对自己的童年负责,不再浪费时间,浪费童年,浪费自己美好的明天!

《绿》读书心得最新7篇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最新8篇

读书心得体会800字最新6篇

36计学生读书心得体会最新8篇

小学生读书月心得体会最新6篇

小学生读书体会心得最新6篇

读西游记学生读书心得最新6篇

小学生多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

大学生与读书心得体会最新6篇

绿读后感作文7篇

绿优秀教案精选7篇

《绿》读书心得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3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