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读后感,我们能够更好地记住书中的重要情节与人物,写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总结,也是对自我思考的检验,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1
皮卡一出生就给他们一家带来了很多麻烦。爸爸是作家,整天要写作,听着皮卡的啼哭声,总是找不到灵感。妈妈刚出院,要好好休息,整天听着这些吵声,也休息不好。哥哥皮达要做作业,更不能听噪音。于是爸爸妈妈决定让皮卡到乡下爷爷奶奶家去住一段时间。来到乡下奶奶家,四个姑姑对他爱不释手,大姑的爱是狠狠地在皮卡的脸颊亲一下,二姑的爱是把皮卡高高地举起,三姑的爱不仅仅是把他举起来,还把他抛向空中,害得全家都紧张得不由自主地伸出双手去接住皮卡,四姑的爱是最文静的.,她会从田野上采几朵小花带给皮卡。皮卡在奶奶家过得很好,他和三姑的感情最深了,因为大姑、二姑要上班,四姑要准备高考,只有三姑一个人能陪他,时间长了,所以感情就与日俱增。不久皮卡会说话了,他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抱”,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三姑抱”,三姑都是有求必应,时时刻刻都抱着皮卡。不久爷爷奶奶说:“皮卡长大了,应该自己走路了。”皮卡向三姑伸开双臂:“三姑抱”,三姑没有理他,皮卡立即哇哇大哭,三姑没办法,只好又把他抱了起来。
终于皮卡会走路了,怎么回事呢?因为他看见同龄的小朋友东走走西看看,不由得也心动了。后来皮卡不愿意总是呆在家里了,常跑出去玩耍,大家抱皮卡的时间很少,往往只有三姑才能抱到皮卡,其他姑姑要想抱皮卡,只能从三姑那儿走后门。三姑会说:“皮卡让大姑抱一下哦。”皮卡会让大姑抱一小会儿,然后就会下来自己玩了。皮卡从此以后养成了很多习惯,比如爱把扑克牌总是拿着手里,爱把笔套总是套在自己的手指上。皮卡小时候天真烂漫,让我想起我以前的幼儿时光,是那么有趣。我的经历和他很相似,我的四个姨妈对我也是宠爱有加,我也是在亲人们浓浓的爱中渐渐长大的。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2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但我最喜欢的就是其中一本书的主人公皮卡。皮卡是作家曹文轩笔下《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中的主人公。《我的.儿子皮卡》共有8本,我读的正是这第一本《我的儿子皮卡之尖叫》。
这本书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小男孩皮卡幼儿时期的故事。皮卡从一出生就充满了悬念,“卡”在那里怎么也不肯出来。医生就像拔萝卜一样,扑通一声将他拔了出来。
皮卡愤怒着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愤怒很快就变成了好奇,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在医院里,他是个安静的“乖娃”;回到家,却突然变成一个令人烦躁的“夜啼郎”,扰得爸爸妈妈简直无法工作。他爱听哥哥撕报纸的声音,爱听哥哥敲打锅碗盆勺的声音。后来,由于父母工作太忙,不得已把皮卡送到了乡下。四个姑姑和皮卡的奶奶轮流照看着他。皮卡渐渐会走路了,可他却不愿走路,整天要人抱着。半年后,皮卡终于要自己走了,满世界乱跑。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令人大跌眼镜的事。皮卡很容易对一件事着迷,甚至走火入魔。当他要让乌云下雨时,对着乌云乱叫一通,便发现了自己会尖叫,就时不时尖叫。他的尖叫吓得花儿一连几天没来上课;吓得周五爷的鸭子乱下蛋;吓得鸽子不敢再来;吓得同学直捂耳朵?
当我读到这本书第六章花指头中的月光下的一家人时,令我深受感触。当皮卡深夜感到自己丢了一个笔套时,全家人觉得很晚了并不想去找,但为了皮卡,迫不得已去帮皮卡寻找笔套。我从这里体会到了全家人对皮卡的爱,为了皮卡,竟然去一个大大的打谷场里去寻找一个小小的笔套,真难得。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随时随地的照顾我们,虽然很严厉,爱唠叨,但都是为了我们好。从中我也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3
本来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叫皮达的一家人,其乐融融,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妈妈得了肝炎,不幸中万幸的是妈妈吃了没有副作用的中药,如果是西药,那就麻烦了,也许,这世界上就不会有一个叫皮卡的男孩了。
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妈妈有流产的先兆,妈妈对腹中的孩子忧心忡忡,一个星期后的检查几乎让妈妈崩溃,因为b超显示胎儿已无心跳。爸爸让妈妈早点手术,否则时间长了,胎儿会钙化在里面,爸爸把医生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坚决不同意,直接回家了。
妈妈说:“我能感到他活着”,可爸爸说:“这是一家很有名誉的`大医院,没有理由不相信医生的判断”,妈妈反驳道:“大医院就不会错吗?”
此后的妈妈完全像一个正常的孕妇一样生活,她相信自己的判断,有一次,妈妈要为皮达买止咳嗽的药,爸爸不放心,陪妈妈一起来到了一家小小的医院,因为妈妈的朋友在b超室,她来到b超室请朋友做了半个小时的b超,最后带着一脸自豪的微笑出来了,妈妈兴奋极了,因为胎儿的心跳可有力了,扑通、扑通……,朋友说特别正常。
皮卡终于出生了,他刚出生就睁大了眼睛,打量了所有人,随即开始了哭啼,所有人都笑了……。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整套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喜欢皮卡一家,羡慕皮达、皮卡兄弟俩,更庆幸皮卡有一个与之心心相印的好妈妈,如果不是他的妈妈不畏权威,相信自己的直觉,皮卡早就夭折在妈妈肚子里了。母爱能创造奇迹,创造生命。虽然我们大多数人不会有皮卡的经历,但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当婴儿时期的我们夜间哭泣时,妈妈能第一个感受到,第一时间抱起我们判断原因;当现在的我们遇到困难时,妈妈能神奇地一眼发现,及时帮助我们一起解决困难。
有妈妈真好,安全、踏实。妈妈,就是我们的保护神。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4
一开始,他对北京的印象不深。
皮卡是一个做事情会走火入魔的孩子。在《仰望天空的猫》这本书里,皮卡听一个光头男孩说在阴森的竹林里,在坟场旁的芦苇丛里有一种鬼蜻蜓,一般人是回避它的。但皮卡非要捉到它。三姑拿他没办法,只好带他去。皮卡必须要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皮卡是一个喜爱动物的孩子。在《仰望天空的猫》这本书里,皮卡先养了一群蜻蜓,他为了捕捉蜻蜓,都掉到了水里。再养了一只橘猫,是皮卡把它从死亡线上救上来的。然后养了一对鸽子,皮卡为了给鸽子筑巢时提供材料,他把奶奶床上的芦苇席撕成芦苇条散在地上,等鸽子来叼去筑巢。最后养了一头水牛,他俩像亲兄弟一样,爷爷给牛取了个名字,叫:皮三。
皮卡是一个胆大,又胆小的.孩子。胆大是因为他小时候连水都不怕,姑姑告诉他,水里有“马佬”,但他不怕,还敢往河边走。胆小是因为他居然连自己睡都不敢,还非要和哥哥睡。
虽然橘猫知道鸽子是皮卡的好朋友,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呀!
一开始,皮卡并不喜欢钢琴,但后来,因为有了一个叫絮絮的小女孩弹的钢琴非常好,他知道有了竞争对手时,他开始发奋努力,莫名其妙的弹出了一首并没有学过的曲子。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5
皮卡皮卡,真是个怪名字,《我的儿子皮卡》这一套书就是讲述的一个叫皮卡的小男孩的故事。
皮卡生下来就很怪,好像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卡在那里怎么也不愿意出来,医生索性直接把皮卡拔萝卜似的拔了出来,皮卡的爸爸因为他卡着不愿出来,所以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皮卡在家里,就像杀猪一样的,不停地在哭呀嚎呀,他的哥哥给他听撕报纸的声音,奇怪的是皮卡听到这种声音竟然停止了哭闹,但这种声音一停下来皮卡又开始哭了,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很重要的工作人员,受不了这种声音,只好把皮卡送到了奶奶家,他在奶奶家练就了一身抓蜻蜓的`好功夫,还练出了一嗓子的尖叫,竟然把幼儿院里的小女孩都吓得不敢上幼儿园了,更可怕的是,皮卡差一点就被淹死,要不是抓住了一根柳条,就要掉进水里去了。此后,他还养了一只橘红色的猫,学过钢琴却半途而废,去街头卖杂志挣钱,却被人买走杂志后以更高的价钱卖走,上了学后,他们班有一个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尿被称为没有桶底的水桶,皮卡就因为说了这句话被关在地下室里,还有一条影子灰狗,被另一只灰狗冒充咬人而被收容站接走,他养了一只叫做马明的八哥,却被人偷了……皮卡干过的事情常常令人这么想:皮卡真会干蠢事儿。这淘气的皮卡做过的事情,虽然令人发笑,但是反倒让他这个形象更可爱了。
想想看,皮卡不正是我们的影子吗?我们小的时候,说不定和皮卡差不多,也干过一些蠢事儿呢!皮卡的样子,和我们相似,皮卡的哭闹声,可能还没有我们厉害,皮卡干过的事情,我们也可能干过,皮卡说过的话,我们也可能说过。皮卡就是我们的缩影,它不仅是你的样子,我的样子,更是大家的样子。我感觉,皮卡是会变的,谁看了这本书,皮卡就会变成谁的影子,他的模样和别的人一样,因为它是所有人的缩影。
我很喜欢看这套书,因为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6
在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叔叔写的《我的儿子皮卡--背叛的门牙》,这本书写得非常有趣,引人入胜,让我爱不释手。
书的主要内容是:皮卡从小就很有乐感,凭着这种天生的.乐感他被选上了合唱团,要去参加全区的歌咏比赛。这多少让皮卡有点儿得意,不过又有点失意。因为他的头号竞争对手李哲也被选上了而且还是领唱。不过,在排练的时候,李哲的门牙不争气的掉了领唱换成了皮卡。皮卡当然很乐意他完美的演唱着,可是在正式比赛的前几天,皮卡发现自己的门牙也已经非常松了,他非常害怕。还给门牙发了誓,可是门牙还是掉下来了。因此皮卡也不能领唱了。当晚,皮卡的爸爸突发奇想,让皮卡与李哲一起领唱。因为没有门牙的特殊效果,反而更加突出了童真的效果,比赛拿到了第一名。
我非常喜欢皮卡,因为他天真可爱还非常倔强,如果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谁也无法阻止他。有一点小聪明,总是可以和哥哥玩的不亦乐乎,让人有种亲切的感觉。
我更佩服皮卡的爸爸,他聪明又严肃,有时会有点小糊涂。如果不是他想出让皮卡和李哲一起领唱的好办法,结局也不会有这么圆满。
这本书还有许多十分有趣的语句,如皮卡说“我还要去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怎么两个国家的名字里都带牙呀,可见牙是多么重要呀!”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带给我无穷的欢乐。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篇7
暑假我读了两本书,分别是《老鼠记者》——真要命的旅行,《我的儿子皮卡》——影子灰狗。这两本书我最喜欢看的就是《我的儿子皮卡》——影子灰狗。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章,第一章是裸睡,第二章是笛子与笛子,第三章是影子灰狗,影子灰狗是讲皮卡在神秘的灌木丛中发现了一个灰影子,他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个灰狗。以后,皮卡天天晚上找个借口出去玩,把他的饭给灰狗吃,一次,爸爸妈妈不让皮卡出去玩,皮卡偷偷跑出去,还说要带一只灰狗回家,爸爸妈妈气坏了,皮卡把灰狗带回家后,让哥哥皮达说服他们,皮达会说理,会说一套一套的理。最后,爸爸妈妈决定先暂时把灰狗放在外面,他们总是担心灰狗会叫,但是灰狗很乖,从来都不乱叫,甚至连吃饭都发不出声音,皮卡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灰灰”。
皮卡一家人把灰灰带到有关部门做了登记,在完成体检、打预防针等一系列手续之后,领到了“养犬许可证”。从此,灰灰成了皮卡家的一员。
一天,灰灰神不知,鬼不觉地跑到下面去玩,还咬了一个人,那个人发出“哎呀哎呀”地叫唤,灰灰回到家,显得很兴奋,家里人觉得觉得很奇怪,第二天傍晚,居委会刘主任来了,说灰灰咬人了,全家人不敢相信……
后来,过了一阵子,灰灰又咬人了,居委会的人把灰灰带到动物收容所,因为这只狗不能养了,灰灰走了,皮卡全家人都哭了,几天后,皮卡皮达又发现了一条灰狗,这只灰狗很喜欢咬人,皮卡认为灰灰和他很像,灰灰是被冤枉的。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这本书的故事生动、有趣,能让孩子体味一段成长的.岁月,让父母重温那段动人的时光,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我的儿子皮卡的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