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质量与篇幅无关,真正打动人心的是作者对书籍的感悟与思考的深度,读后感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享受文字带来的力量,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起抗读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起抗读后感篇1
语文老师告诉我们沈石溪又出新书了。带着一份期待,一份兴奋,我买下了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这本书,津津有味的读着,完全沉浸在了书中。
这本是主要讲了一个被主人扔掉的狗和一个盲少年从丽江去春城昆明找妈妈的故事。在桥洞里,小主人阿炯发烧了,迪克为了救小主人被五个人当活靶子来挣钱,为给小主人治病。后来阿炯在红蕾剧场一曲成名,但因为迪克太丑,被漂亮的白狮狗所代替,被绑在笼子里,阿炯不忍心看迪克这样,就在一天晚上,他解开迪克,又继续了他们的流浪生活……
这是一个人与狗的故事,迪克和阿炯之间建立的深厚的友情。在困难中互相帮助,互相给予。因为他们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一只狗都有感恩的心,难道我们人不应该做的更好吗?
合上书,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想了很多。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大,有时候总觉得这是爸爸妈妈应该做的,有时候不但不感激,稍有不如意,还要和爸爸妈妈吵闹。读完这本书我感到难过。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对待爸妈的付出,应该理解爸妈,应该回报爸妈。
我们不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父母,还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有困难,别人帮助,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我们都要永记心底。
在教室里做作业时,别人借我一本是看,借我一块橡皮,一张稿纸用,这虽然都是小事,但我也要记在心里,感激别人的帮助。
走在大街上,帮老人过马路,坐公交车,给老人让座,这都是给别人的一点点帮助,也是爱的传递。
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学会感恩,幸福别人,快乐自己。
一起抗读后感篇2
?我想和你在一起》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什么我们都有两只手?”小女孩说:“一只手要牵着妈妈,另一只手牵着爸爸。”多么动听的回答。
书中的主角秦小琲没有妈妈。她无数次向爸爸索要妈妈。爸爸告诉她,在她还未满周岁的时候,妈妈就离开家去了法国。于是,小琲开始寻找妈妈,终于妈妈回来了,她叫舒亦楠。后来,小琲偶然得知她不是自己的亲妈,于是小琲开始疏远她。最后,当妈妈要走时,她才发现了真正的母爱,终于,在机场,小琲才留住了“与众不同”的舒妈妈。
看了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了没有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孩子。就如同清晨的露珠,没有太阳的照耀怎么会反射出光辉;也如同在黑夜里行驶的一列火车,如果没有明灯的指引,火车也只能漫无目的地在轨道上前行;还如同没有泥土的滋润,怎么能开出娇艳的'花朵一样。
希望,失望,绝望,感动,在书里频频轮回,就像月缺和月圆。多少次梦魂牵绕,多少年翘首企盼,小琲多么希望妈妈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只为成全自己不全的灵魂和一颗因为日思夜想而疼痛的心。
小琲多么可怜,或许还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没有妈妈,感受不到令人陶醉的母爱,不知道妈妈的怀抱有多么甜蜜,也不知道被妈妈吻过的面颊也会泛起红晕。虽然故事的最终小琲找回了母爱,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还在苦苦寻求。所以,拥有健全的爱的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萦绕在我们身边的亲情。
一只手紧握妈妈的爱,另一只手紧握爸爸的爱。这两份爱和一起才是完整的爱,如果缺失任何一份爱,那在成长的路上就会异常艰辛。
这两份爱要和我们永远在一起。
一起抗读后感篇3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一起抗读后感篇4
放暑假了,在刚要走出学校的时候,我吵着让妈妈帮我买本书,在暑假的时候看。当我看到《我们一起走,迪克》的时候,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书面上有一个人,手拿拐杖,一条狗在他后面,一起再向夕阳行走。于是,我就叫妈妈帮我买了这本书。
故事讲述了一只丑陋的'狗,它一生下来就被主人遗弃了,后来遇到了瞎眼男孩阿炯,阿炯收留了它,并给它取名叫迪克。后来阿炯的父母离婚了,阿炯有了一个继母,继母本来是很可怜阿炯的,但看到迪克生了疥疮,像个瘌皮狗,便非常讨厌迪克,对阿炯也不好了。后来,迪克在阿炯家闯下了大祸,警察要杀死迪克,阿炯便带上迪克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在路上他们经历了各种惊险,流浪街头,迪克紧紧跟着小主人阿炯,当他的导盲犬,愿意为他牺牲自己的生命。最后他们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阿姨,为他们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其实,这位阿姨就是阿炯的母亲。但迪克在阿炯母亲那里又闯下了大祸,阿炯就带着迪克开始了永远的流浪。
读了之后,我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丑陋的外表不一定有丑陋的心灵,迪克虽然是一只丑陋的狗,但它忠于主人,愿意为主人吃苦。只要我们与动物和睦相处,善待它们,它们也会真心对我们好。
一起抗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老师推荐的《一起长大的玩具》。我的心里像有了什么似的,它逼着我写出这一篇文章来。
?一起长大的玩具》是金波爷爷积淀多年的精品,在文学史上发着金子般的光芒!它的'文字里透着童真,透着童趣。概括了金波爷爷从童年到老年的种种趣事,意境优美,感动人心。是陶冶性情不可多得的精致美文,仿佛是一块已雕刻好的金佛。读之,心生欢喜,趣味无穷,给人找回童真的感觉。
我最喜欢《猪蹄儿灯》,因为它不仅给作者,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欢喜。猪蹄儿灯是一种自制的灯盏,点燃以后,高举过头,就像支小小的火把。玩猪蹄儿灯,乐趣还在于它的制作过程。猪蹄儿灯嘛,一定要用猪蹄,可不是用整个猪蹄,而是用它的尖尖的小猪蹄壳。再和大人软磨硬泡的要猪油,没有猪油是一定做不出猪蹄儿灯的。而大人总是说一小块猪油可以炒一个菜的了。而我们总是回答:少吃个菜也要猪油!可见“我们”的决心之大啊!大人不愿捞了我们的面子,只好答应了。总之这猪油来之不易啊!接下来简单多了,找根棉线裏进猪油里,塞进猪蹄儿壳里,一盏小小的灯就做成了。最后找根高粱秆儿,劈开一端,夹紧灯盏,就完成了。在作者的眼里,猪蹄儿灯照亮了人生的路。
?一起长大的玩具》的文字中充满童真童趣,言辞优美,是少年必读书,建议大家多看。
一起抗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