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读后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书籍中情感的真挚和纯粹,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1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不再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已经、正在或者妄图对中华民族施加罪孽、图谋不轨的国家和民族: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没有任何人可以胆敢再次侵犯,这个家的名字就叫——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血的教训,坚持不懈的奋发努力,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让野心不死的日本右翼势力对我们望而生畏,让我们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的有力的力量!
是的,我们倡导和平、友爱。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较量,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非常激烈。让我们记住,30万同胞惨遭日军杀害;让我们记住,八年抗战,有3500万军民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勿忘历史,勿忘耻辱,勿忘那个年代我们受辱的局面,珍惜革命先烈用血拼出来的天下,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不仅要铭记真实的历史,更要吸取经验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永远处于被动受辱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强大我们自身,只有中国强大了起来,立于世界强国之席,让外国侵略者不寒而栗,那我们才真正是不战而胜。
我们唯有时刻睁大警惕的眼睛,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民族自爱心、自尊心、自信心,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不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2
六朝繁华,还携带着秦淮烟雨,金陵旧梦的倩影,在那年都沉淀在刀光枪炮中,黎明的天际一片血红。
1937年和冬天,当杀掠的气息悄然袭来,南京——原本钟录神秀的天堂一下变成了充满血腥与恐怖的地狱。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发动了最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在长达六个星期的屠杀中,被团体射杀并毁灭迹的同胞达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被慈善团体裁掩埋的达15万多人。
夜深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望着夜色中的天花板,我的耳畔似乎还回荡着30多万冤魂的声声怨怒,那位妇女的呼喊依然清晰可辨,可怜的孩子摇晃着母亲冰凉的身体,哭泣声响彻去霄,传遍了五十年后的天......
日本人离开后留下的断壁残垣,满目荒凉,是何等的不堪啊!它不禁让我想起了_的一句诗“万户萧疏鬼唱歌”南京似乎用它那凄楚的目光告诉我们:日本侵略者是可恶的,侵华战争更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是啊,作为一个广明古国,我们不仅仅要铭记前人创造的骄傲文化,更应铭记南京以往的屈辱与不幸。
铭记南京,勿忘国耻,呼唤和平,让血腥与杀戮远离,让未来更加灿烂完美!把握此刻才能创造明天,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怀着强国之梦,去开创未来,建设祖国,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3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此等兽行暴虐,旷世未闻。84年后的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我们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了隆重活动。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回顾历史,铭记教训,枕戈待旦,我们定能勇创功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祭,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沦陷后的六个星期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一处展区上赫然写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从高空滴落,掉进一泓清泉,与此同时墙上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陨落。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不容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之殇,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蜂拥前进!现如今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是何等残酷、和平是何等珍贵,而和平则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忘、国强则民安,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要珍爱和平,砥砺奋进。如今的南京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发展愿景,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以强烈的忧患警醒砥砺前行,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奋发图强,以炽热的家国情怀铸造钢铁长城。让世人知晓,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铭记,国人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富裕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在“两个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平发展是主题,强大幸福是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参与者,定当铭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为强国强军不懈努力。任时光流逝,任时代变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4
当沉重的号角声划破黑暗的天际,就如同黎明到来照亮了死寂的黄昏,我们的心,仿佛被带到了那个令人悲悯而沉痛的历史……
刀光剑影在你眼中一闪而逝,厮杀的号角声仿佛在你耳边轻夸,四周弥漫着硝烟迷雾,散发着尸体腐烂的恶臭,浓烈的血腥味和炮弹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炮弹的轰炸声和悲痛的哭喊声交织成了一场死亡华尔兹,侵略者用罪恶的刀剑通向一个孕妇的肚子,伴随着一声痛苦,愤怒的呻吟,一个还没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孩子,一条那么鲜活,可爱的生命,一条那么纯洁,新生的生命被挑出了肚子,侵略者放肆的大笑着,刀尖上闪烁着寒光,上面还残留着那婴儿的血迹,孕妇的肠子流了一地,婴儿的尸体躺在了大地上,侵略者邪恶,无耻的笑声响彻在了天际,子弹如梭子般嗖嗖飞去,南京城原本干净整洁的街道变成了用尸体,用鲜血!铺成的血路!侵略者的车辆从人们的尸体上碾过,原本和谐,安详的城市如今已变成了一堆残垣断柱,,几根石柱倒塌在一个廋弱男孩的身躯上,“妈妈……妈妈!”那个男孩仿佛在睡梦中一般喃喃着,死亡的冰冷使他卷缩成一团,他仿佛看到了死神再向他挥手,“孩子,你别怕……妈妈来了!”一个已血肉模糊,满脸血迹的女子从哪血迹斑斑的地面上向男孩艰难的爬过去,每爬一步,都拖着那鲜红的血迹,“妈妈……妈妈!”南哥男孩艰难的睁开疲惫的双眼,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向他爬来,“妈妈!妈妈!”男孩原本迷惘的目光开始有了希望,“孩子!”终于爬到了男孩身旁,母子俩幸福的拥抱了在一起,“轰轰轰”三枚炮弹掀起了一阵气浪,血与火交融的火海吞没了那对母子……
是的,这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实景,一个华夏受尽屈辱的历史,一个华夏受尽压打的历史!尸横遍野,血染长江,我们要将这冰冷,残酷,受尽欺凌的历史时刻铭记在心,今日,我们中华人民终于挺直了脊梁骨!那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终于苏醒,展开龙翼,必是翱翔天际之时,巨龙之怒,必是华夏建立威严之时!今日就让我们铸剑为犁,不要再让战争的硝烟弥漫在人间,不要再让冰冷无情的子弹出现,侵略者们,当你们用无情的子弹洞穿那孩子的身躯时,当你们用冰冷的砍刀砍下一个个无辜人民时,你们可想过他们的感受?他们也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也有娇柔贤惠的妻子,也有老弱病残的父母,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整个家庭的支撑,你将他们杀死,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妻子,他们的父母,该怎么办?!请放下手中沾满鲜血的武器,这纯真,圣洁的生命不是给你们随意践踏的!忏悔吧!侵略者!
当战争黑暗的死亡之手伸向那娇嫩脆弱的生命之花,使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之花黯淡下来,就让我们用和平铸成剑,然后用着把剑去守卫,去爱惜这世界。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5
中国,这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国家,已然成为了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里的国家。自从主席等一系列重要人物上场,中国各方面如同吃了增长剂一般,飞速发展。可是,在今天都市的繁华和霓虹灯彻底平静下来时,谁又能记起那些埋藏在历史长河里的国耻呢?
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震惊国内外的惨案,到如今的年轻一辈,有多少人提起来的时候是痛彻心扉的?
南京大屠杀就是指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对南京及其附近的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学了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书上有一篇日军比杀中国人数多少比赛的新闻。他们把这当做骄傲,辉煌。不仅如此,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仅仅四十多天,日军集体屠杀就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还有其他零散屠杀加之,死亡人数就达30多万。这是一串令人痛心的数字,是一次突破了战争伦理底线的战争。令多少南京人心里留有的恐惧至今未消散?
可是,有研究数据表明,日本广岛长崎被轰炸后的纪念日,纪念的人数远远比南京大屠杀纪念人数多。在今天这个和平,安逸的社会,我们已经有种过逸的现象了。人们仿佛遗忘了这件事。今天,我过往别人所带来的屈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们已经不需要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更应该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样的精神。我们可以不生活在仇恨里,但我们不可以忘记国耻。
虽然我们不能够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对我们带来的影响。但我们要铭记国耻,不仅仅是南京大屠杀。要如卧薪尝胆一般,正视过往别人所带来的耻辱,知耻而后勇,把屈辱变成人生一种无形的力量!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6
又到一年12·13国家公祭日,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上,这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国家以立法形式将这个日子确定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心声。
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__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每一次重温之时总是让人悲痛不已。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所有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值得我们永远悼念。昭昭前事,警惕后人。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灭种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通过立法形式确立公祭日,让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为的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共同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在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曾这样宣示。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翘舌抵赖而消失。今天我们纪念死难同胞、铭记那段屈辱历史,就是要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意志。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铭记历史,越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艰辛曲折的道路,越不能忘记无数英烈先辈所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在铭记历史中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13亿人民就必定能完成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篇7
70多年过去了,南京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勃勃,和平繁荣。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多年了,经济加速了空前未有的发展,生活也渐渐好了。可曾经日军对人们精神的践踏却永远遗留幸存者的内心。
70多年过去了,南京城以和平繁荣发展的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和平崛起,让世界让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听到了中国的声音。
7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学习了温书林作者所写的《南京大屠杀》这篇课文,当年这篇课文也有力的回击过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歪曲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真实之史料,今天,我面对昔日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面对日军,不,不是!面对的是日本鬼子是人兽。
学习南京大屠杀,说实话,给了我对日本,日本全国有了一种更深的仇恨。解析这篇课文,面对的是作者一个又一个铁证如山的史事例子,面对那一长串令人发指的数字说明,被人兽不如的践踏过的幸存者,特莉萨英格尔小姐的真实记载英文日记,有良知的日本二战战犯的自己的真实述说和日本随军记者的真实存在的报道与不可否认的照片,险逃恶魔屠杀的国民党战俘的真实回忆。面对这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课铃响了,老师去了,教室又开始热闹了,而我却依旧在回忆回想那一段停流于岁月当中的历史,那种愤怒,那种感受,那种心情,不是文字所能形容的,更非别人所能感觉的,正如作者所说“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那一段短短的下课,我回顾了很多存放在自己脑海之中对日本所了解的历史。回想到了最初,据说,秦朝时期,秦国2000多人乘船横渡来到生活生存。回想到,唐朝时期,唐朝当时世界超级帝国也并没有嫌弃当时日本这一小国,帮忙他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帮忙他们改善国内生活水平。回想到,南京大屠杀,历史性转折,日本人既恩将仇报,养狗咬主人,看着中国渐渐走向落后居一次又一次的往下脱落水。回想到现在,日本依旧不正确面对历史,企图歪曲历史否定历史,更还企图偷窃中国的钓鱼岛。
今天,我们重温历史,学习历史,学习《南京大屠杀》是为了警醒世人以史为鉴,永远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同时,中国人反对战争暴力,反对任何形式的危及平民百姓生命的非正义行为。中国人现在不是打不起战争,更不想去制造什么东京大屠杀。中国向往和平,世界需要和平!
做为21世纪的青少年们,就让我们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为和平奉献自己小小的力量吧!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别在意自己力量之渺小。
南京大屠杀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 四有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