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写好心得体会是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经历和收获的,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引以为傲,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植物课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植物课心得体会6篇

植物课心得体会篇1

通过本学期的花卉学学习,让我受益非浅,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花卉鉴赏方法,并通过实验和实习对花卉的培育和管理有了实际的经验体会。本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所学向老师作本学期的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我对花卉学的认识

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是第一次接触花卉学这门课程,虽然花卉两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但是具体归结为一个概念性的名词时,我们都一无所知。

在我看来花卉就是以植物为载体的艺术美学体现。而花卉学则是研究如何把这艺术品做到最美的一门学科。可能这样说比较笼统,但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理解,而且我这样理解之后,对我学习花卉学有了一定的帮助。

二、我学习花卉学的方法

起初学习花卉学只感到新奇,由于从没有接触过这个学科,一切都很陌生。没有自己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计划,只是跟着老师走,上课抄笔记,课后看笔记,这样学着学着就觉得越来越空洞,很多东西无法理解,比如在学习花卉学的分类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因为缺少花卉实例,很难理解一些分类的理由,如按光照强度要求分类或按土壤酸性的适应性分类,虽然在理论知识上能够理解,但不同的条件下生长出的植物有什么样的差异,没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这样认识起来很不牢固,也很空洞。

后来和老师第一次实习之后,才知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实践不但能检验所学知识的可靠性,也能增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菊花展的实习让我知道:同样的花种,因为培育的方法不同,给人的视觉印象截然不同。婀娜多姿,万紫千红的美丽花卉后面是科学的培育和管理方法。

发现了实践的重要性,我却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对一些知识的认识很模糊,总是有种似是而非的感觉。开始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和同学们做了一些讨论和对比,发现是因为花卉学的一些相关学科我没有掌握好,比如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所以学习花卉学必须要注意理论学习与实验实习结合,对花卉学有关的学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把花卉学当作一门应用型的科学来对待。

三、在花卉学学习中我学到的专业知识

我们本学期对花卉学的学习可以总结为七个大部分:

1、花卉学的理解和花卉产业的意义

花卉学是以花卉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花卉的分类,植物学性,生态学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及病虫害防治,花卉的装饰与应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操作的一门学科。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使花卉的栽培意义更加重大,不仅美化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了社会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活,还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花卉的分类

花卉的分类有利于鉴别和培育管理,但是花卉的分类需要我们对花卉学相关的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如园林美学,土壤学,植物学等。目前花卉的分类依据大体上有四种:

(1)按生活类型

(2)按观赏应用特点

(3)按花卉的生态习性

(4)按花卉的原产地气候特征

3、环境条件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花卉栽培成功与否主要起决于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性以及人们对环境条件的控制,影响花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元素,空气。

4、花卉设施

为了满足花卉的生长发育要求,花卉设施必须能提供给花卉适宜的环境条件,现在的花卉设施主要有:

(1)温室

(2)塑料大棚

(3)荫棚

(4)其他设施,如加温、降温、通风、灌水等设施。

5、花卉的繁殖

花卉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和组织营养三种

6、花卉的栽培管理

花卉的生产必须要有细心的栽培和精心的管理才能产出品质优,价格好的优良花卉,简单的花卉栽培管理方法有:

(1)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

(2)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3)促成和抑制栽培

(4)盆栽花卉的栽培

7、花卉的应用

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花卉的踪影,花卉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在园林中创造出花团簇拥,荷相佛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环境,大街,小巷,公园的花坛。精致的花篮,佩花等都是花卉的应用。插花也是花卉的一个重要应用。

四、在花卉学的学习中我学到的其他东西

首先,我学到了一种对花卉的专业观赏方法。在学习花卉学之前,对花卉的观赏就是简单的对花花草草的欣赏,大多停留于花卉的形态,偶尔会有一些对花卉与环境结合的意境的体会,都不够专业。

学习花卉学之后,多了很多观赏花卉的方法,不再只停留于外型的欣赏,还能通过对外型的观察了解到培育花卉的方法,会注意到植物色彩与土壤颜色的搭配问题,也会注意植物形态与花盆或其他花卉装饰容器的配合是否和谐。这些在我学习花卉学之前都是不曾有过的。

其次,我学会了一些鉴别花卉的方法,也认识了许多以前不认识的花。这应该得益于我们的多次实习。同样是兰花,却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分成很多种,而每一种与其他种的差别非常小,没有专业的认识,是无法科学鉴别的。

最后,我还学到了培育和管理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花卉的培育不只是简单的浇水和除草,还需要专业的观测和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培育出理想的花卉。

五、我的心得体会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花卉学当做是一门专业科学来学,我认为它是我的一个爱好,一个兴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花卉本身就应该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对花卉的爱好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情趣。我不知道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花卉学的知识会用到多少,但是我知道我以后的生活中是离不开的。花卉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可以美化居所,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就从我这样的理解中,我认为花卉的市场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会让人们更多的去追求精神生活,随着生态建设的发展花卉学在未来一定会被人们更为重视。

花卉学的学习虽然已经结束,可我的兴趣与爱好还会继续,我们学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以后的知识还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与探索,不论将它用于学习还是工作或者生活。

六、我对老师的建议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我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不是太配合,有好几次实习我没有参加,但是这不代表我不喜欢这门课也不代表我对老师不满。我对老师的细心教学是非常满意的,只是可能由于我个人喜好问题,我偏重于对花卉的欣赏上,不太喜欢研究花卉的栽培问题。我建议老师在教学中多给我们一些审美上的启示,我想这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就是在室内花卉的装饰上我很感兴趣,而且觉得非常实用,可惜没有太多的学习。

最后我对老师表示感谢,花卉学这门课是值得我们学的!

植物课心得体会篇2

今日,我和我们班的同学迎着朝霞,怀着无比高兴的心境,去隋唐遗址植物园玩。一路上,我和同学们乘坐在公交车上,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有说有笑。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风景优美的隋唐遗址植物园。

走进隋唐遗址植物园。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天仿佛显得格外蓝,阳光仿佛显得格外灿烂。抬眼望去一片绿色铺在广阔的大地上。当我们在郁郁葱葱的林间行走时,那些嫩绿的小草,鲜艳的花儿都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这景色,不禁使人心旷神怡!来到荷塘边,荷花挤满了池塘。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青蛙们在荷叶下乘凉玩耍,看了都让我们个个喜出望外。

随后,我们在池塘里踏水、抓鱼、捕虾、打水仗……玩的好不热闹!玩累了,我们就坐在草地上休息。软绵绵的草坪仿佛是一张天然的大地毯,舒服极了。小鸟在天上歌唱,花儿咋脚底微笑。仿佛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画卷。再看旁边的花儿,成群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辛勤的飞来飞去,吮吸着花蕊。

一会儿,我们来到一座拱架桥。站在桥上头往水中望去,一只只小鱼在水中嬉戏追逐;野睡莲在水面上害羞的笑着;小虾在睡莲下聚会。让人看了,驻足不前。就这样,我们一路观赏,一路玩耍,一路欢声笑语,不知不觉的已出了迷人的隋唐遗址植物园。我仰望蓝天,觉得天空更加晴朗,阳光更加灿烂!

植物课心得体会篇3

明天就要进行动物学实习的展示了,好紧张,会不会抽到我答题呢很有可能,看来不能随便乱抱佛脚,我会努力准备,不会让组里成员失望的,当然,前提是抽到我啦!

动物学实习是我们在野外实习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是我,大家都收获了很多。这次的实习不仅使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了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锻炼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实习不仅仅使我们亲近自然,得以观察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动物,弥补了学校中大多都是标本或标本不足的情况,而且弥补了我们在理论课堂上记忆抽象概念而没有动物图像的不足。

为期5天的动物学实习,在端午节那天结束了。由于有了植物学实习的经验,我们对动物学实习的痛苦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植物学实习的时候,我们是集体行动。所有人都围着老师和植物转。而动物学实习,我们的自主性极大。整个动物学实习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眼明手快”。那些瓢虫、蛾、蜂等等都隐藏在密密麻麻的树叶或草丛中,需要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而在帽峰山最难捕捉的就是大大的凤蝶了。它们“身手敏捷”,每次从深谷飞出,都引起一片惊呼,但我们尝试了无数次,最终还是没有抓住!很失望!但是,在火炉山,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峡谷不深,加上有了帽峰山捕蝶的经验,我们这次很顺利地捕捉到了很多种类的蝴蝶。

可能是由于小时候,经常在山里玩耍,去摘野果,捉蝉,掏鸟窝之类的,我一点也不害怕那些动物,反而觉得很有趣。当然,我们抓动物不是随便乱来的。设想过我们要抓哪一类动物,我们初步了解了它们的习性,然后开始寻找目的地。在火炉山,我就在水边的小石头下,抓到一条很大的马陆,还有在浅水处抓到一只小蟹,很开心!上山不久,我还抓到一只正在蜕皮的蝉!那个蝉壳已经从背中线裂开,可以看到幼蝉绿色的背部!等到11点半休息的时候,居然发现蝉已经完全从壳里钻出来了!绿绿的!整个过程也就不到一个小时!可惜抓到它时,卡氏液不在我们这个小组(因为我们这个大组分成两个小组来行动了。不然可以把它固定在壳里。也很可惜,那天没能向老师说明我观察到的这个现象。

在大学城,我在湖边抓了一只有绿色条纹的蜻蜓。这种蜻蜓很难抓!它总是在湖边忽悠一下就飞走。我觉得自己有点邪恶啊!因为我是趁它产卵的时候,用捕虫网抓住它的。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蜻蜓交尾和蝴蝶交尾的现象。学习了动物学之后,我们不再以玩乐的眼光来观察动物,而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也发现了一些动物世界中有趣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看大盘表面现象。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大组的联系就不够紧密。实习路上,我们打趣说我们这是西天取经呢!

制作标本的时候,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为确定每一只虫子的目而纠结;制作标本的时候,为蚂蚁的微小而叹息。制作标本的过程,我们不断翻书查阅,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一个梳理和巩固。

我觉得,这次动物学实习又一次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加了更多有趣的故事。同时,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最后,老师人性化地取消了个人考试,让我们很感动!

三天的到外实习,很累很辛苦但真的很快乐,想想就够乐的咯,这辈子也就这次动物学实习了,真的没有什么机会可以以这副武装到广州的帽峰山、火炉山和大学城横行啊!哈哈,想到别人的眼光我们虽然一开始也挺尴尬的,可是后来,大家都觉得自己开心就好,何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爬山爬到累的腿都直抖了,火炉山的阶级太恐怖了,哪有那么陡的,顺便崇拜一下那些每天登山的人,最近肯定提到爬山,肯定不去了。我们组的合作良好,昆虫捉到很多,蝴蝶扑到了很多,大家都是捕蝶大户了。希望明天的展示顺利进行,老师有问我们必答!加油啦加油啦

植物课心得体会篇4

暑假里的一天上午,雨过天晴,偶有微风。我和妈妈来到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游玩。坐上西郊线列车,车窗外满眼深深浅浅的.绿,绿的柔美,绿的鲜艳,间或有几丛野花点缀其间。一切都那么妥帖。

一进到偌大的园区,我就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一路小跑着,打量园区里的各色草木,比形态各异的树更吸引我的是那些芬芳美丽的花,你看,月季花、向日葵、木槿、紫薇、玉簪、马鞭草开的正盛,粉的黄的紫的……,一片片,一丛丛,一树树,让人目不暇接,但从云层里钻出的太阳像喷火一样,不断炙烤着我,没多久,我就大汗淋漓,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园区太大了,我慢慢地往前走。经过黄叶村、盘景园、丁香园、海棠园,我们来到山脚下的一座寺院——卧佛寺,感受到寺院的古朴和幽静。从寺内出来往西行,地势缓缓增高,道路慢慢变窄,忽然,我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我循着声音,穿过树丛,拨开枝叶,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清澈的小河,从我眼前巨石上,跌落下去,那飞泻而下的水流,像一条条白丝绦飘落下来,哗哗的流水声送来阵阵凉意。

沿河前行,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曲曲折折伸向山中的木栈道,这条栈道依水而建,扭头就可以看到那条波光粼粼的河。一直往前走,水流从“河”变成了“溪”,两侧的山更高了。小溪时而深,时而浅,时而宽,时而窄。水深的时候,可以看到水底油油的水草;水浅的时候,像鹅蛋大小的石头大多都露出了水面;水宽的时候,约有五六米;水窄的时候,就像一条青色的带子。又行了一里多,拐过一个弯,我们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樱桃沟”到了。让游客纷纷拍照留念的是一个十几米宽的瀑布,让我们这些孩子们感到无比兴奋的是那漫过石桥缓而浅的溪水,涉水而行,阵阵凉意从脚底汩汩地涌上来。更难得是,“樱桃沟”里有无数棵珍贵的水杉树,笔直的树干,高耸入云。巨大的树冠,枝叶交错,像一把巨大的绿色的伞,遮住了毒辣的阳光,阻隔了阵阵热浪。两旁的山温柔地拥抱着这条溪这片林,坐在半山的亭台上,只感到微风习习,湿气阵阵,这真是青山排闼送“凉”来啊!炎炎夏日,在美丽的植物园邂逅清凉的“樱桃沟”,让我快乐惬意。

太阳落山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植物园,那一溪水,一座亭,一片林,定格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植物课心得体会篇5

清晨,我们来到了万石植物园,一阵阵花香迎面扑来。一眼望去,一道清澈见底的小瀑布展此刻眼前。灿烂的阳光照耀在水面上,波光闪闪,像是瀑布上挂了许多金子似子的`。

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向上走,路的两旁随处可见许多奇异草,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叶南洋杉。大叶南洋杉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粗大、笔直的树杆直插云宵,苍翠欲滴的叶子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来到了沙生植物馆,一进门我就被那摩天仙人掌吸引住了,瞧,它有四米多高呢!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仙人球,一簇簇的相拥着,像一个个乒乓球挂在树干上;有的浑身长满硬刺,活像一个个刺球。

离开了沙生植物馆,我们又来到了热带雨林,只见眼前白茫茫的一片,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展此刻眼前的是一株苍天大树,大树上长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蝴蝶兰、热带兰、领带兰、万年青、崖爬藤等。有的垂挂在枝头,有的缠绕在树干周围,千姿百态,形象各异,犹如一座空中花园。我们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又看到了一处奇异的景象,一株朴树和一株榕树缠绕在一齐生长。榕树既高大又茂盛,而朴树的树干却全都枯萎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疑惑不解。爸爸告诉我,这叫“绞杀”,是热带雨林特有的现象。榕树依靠自我顽强的生命力,绞死了朴树,夺取了营养和水分,获得了新生,朴树由于在争斗中被榕树打败了,失去了生命,这也是大自然优胜劣汰的自然结果。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万石植物园,而我却还一向回味着亦真亦幻的雨林世界。

植物课心得体会篇6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越冬场所相对固定、集中,在防治上是一个关键时期。因此,研究病虫害的越冬方式、场所,对于其治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害的越冬场所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带病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块根、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是病菌、病毒等病原物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物可附着在这些材料表面或潜伏内部越冬,如:百日菊黑斑病、瓜叶菊病毒病、天竺葵碎锦病等。带病繁殖材料常常成为绿地、花圃的发病中心,生长季节通过再浸柒使病害扩展、蔓延,甚至造成流行。

2、土壤。土壤对于土传病害或根部病害是重要的侵染来源。病原物在土壤中休眠越冬;有的可存活数年,如厚垣孢子、菌核、菌索等。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很强,可在寄主残体上生存,还可直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和丝核菌可以腐生方式长期存活于土壤中。在肥料中如混有未经腐熟的病株残体常成为侵染来源。

3、病株残体。病原物可在枯枝、落叶、落果上越冬,次年侵染寄主。

4、病株。病株的存在,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多年生植物一旦染病后,病原物就可在寄主体内存留,如枝干锈病、溃疡病、腐烂病,可以营养体或繁殖体在寄主体内越冬,温室花卉由于生存条件的特殊性,其病害常是露地花卉的侵染来源,如多种花卉的病毒病、白粉病等。

二、虫害的越冬场所

1、以各种方式在树基周围的土壤内、石块下、枯枝落叶层中、寄主附近的杂草上越冬。如:美国白娥、尺蛾类、棉卷叶野螟、月季长管蚜、霜天娥。

2、以卵等形态在寄主枝叶上、树皮缝中、芽腋内、枝条分叉处。越冬,如:大青叶蝉、绣线菊蚜、日本纽绵蚧、黄褐天幕毛虫。

3、以幼虫在植物茎、干、果实中越冬,如:星天牛、桃蛀螟。

4、以其他方式越冬。小蓑娥以幼虫在护囊中越冬;多数枣娥以幼虫在枝条或植物根际作茧越冬;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喜在腐殖质中越冬。

三、治理措施

1、对带有病虫的植物繁殖材料,需加强检疫,进行处理,杜绝来年种植扩大蔓延。以球茎、鳞茎越冬的繁殖材料,收前应避免大量浇水,要在晴天采收,减少伤口,剔除有病虫的材料,以后在阳光下曝晒几日,贮窖要预先消毒、通气,然后贮存。

2、用辛硫磷、五氯硝基苯等农药处理土壤。农家杂肥要充分腐熟,以免病株残体将病原物带入,防止蝼蛄、蛴螬、金针虫繁衍滋生。接近封冻时,对土壤翻耕,使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受冻致死,改变好气菌、厌氧菌的生存环境,降低土壤含虫、含菌量。翻耕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

3、把种植园内有病虫的落枝、落叶、杂草、病果处理干净,集中烧毁、深理,可减少大量病虫害。

4、对有病虫的植株,结合冬季修剪,消灭病虫。将病虫枝剪掉,集中烧毁;人工摘除枝条上的刺蛾茧;刮除在树皮缝、树疤内、枝杈处的越冬害虫、病菌;对有下树越冬习性的害虫可在其下树前绑草诱集,集中杀灭。

5、冬季树干涂白。以两次为好,第一次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第二次在早春进行,此法可减轻日灼、冻害,如加入适量杀虫、杀菌剂,还可兼治病虫害。

总之只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够真正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要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预测工作。在城市园林养护过程中,使栽培环境尽量符合园林植物生长的要求,使植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病虫害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人类、环境、植物的和谐共存。一旦发生病虫危害,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做到"治早、治少、治了",把病虫害控制在景观效果允许的范围之内,杜绝扩大蔓延。

植物课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

描写多肉植物的作文8篇

我的植物作文200字8篇

小学生作文写植物的作文8篇

作文植物大战僵尸作文7篇

小学生作文写植物的作文优秀8篇

三年级下册我的植物朋友作文300字8篇

三年级我的植物朋友作文5篇

三年级我的植物朋友作文优质5篇

会展课心得体会6篇

军史课心得体会6篇

植物课心得体会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