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意义的读后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每次写读后感都是我们展示写作技巧的机会,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我的理想》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1
寒假看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受益匪浅。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日复一日的教学。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读了第二章——我心中理想的教师,我觉得"尊重"这两个字应该时时记在心中,这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的桥梁。作为教育者应该尊重理解学生,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放开架子,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理解他们的思想,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中,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留下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他们的未来。我想这就是理解和尊重,这就是师爱。爱孩子,不是光给孩子们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作为一个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俗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这"一桶水"的'提法早已过时,而教师具有"长流水"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渴求知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目前,新课程改革风起云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明确自己在当前形势下"不学则退",因此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做一个有深度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多读书,多学习,多给孩子更多的爱,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2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许多的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如果一个孩子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籍中寻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得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书中的道理往往就成为他人生的坐标。”是啊,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升华人格,而这不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吗?鼓励孩子们读书,也许会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一些,但是当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榜样、当孩子们从书中学会了做人,当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那么这种所谓的负担能使他们受益终身,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坚持呢?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我想,今后我不仅要坚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还要在这方些面加强指导,比如读什么书、怎样读、要创造性地组织孩子们进行读书比赛,如把他们所读书的概况讲给同学们听、指导他们写读书心得等等。总之,要像朱市长所说的那样,“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3
古人说: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没想到,自从我读了一些有关教育类的书籍,还真在书中找到了黄金,也给自己充了很多的电,教育教学中也有了很多的教育理论支撑。日前,我又读了朱永新老师写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让自己有了一种重生的感觉。
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揭示了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素质。这种切近实际教育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理想。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通读全书,对我感触较深的有如下几点: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这一席话让我回味无穷。由于长期处在紧张和繁忙中,对新鲜感、荣誉感在时间的冲刷下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麻木、疲劳。梦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没有了梦想,怎么会有前进的`动力呢?没有前进的动力,哪会有工作的创新呢?
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朱老师的这几句话犹如一面镜子,对照自己的不足予以纠正,为我今天的奋斗指明了方向。我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首先就要热爱这项事业,对教育充满激情。教师要不断学习,保证自己有足够的活水源,使学生酣畅淋漓地学习。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单纯的,可爱的孩子。我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时刻关心他们,同时我还要做一名关注社会、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教育祖国的未来,意义重大。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二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更有所学、有所获!
另外书中的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发现我离这样的要求相距甚远。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4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是什么样的呢?在准备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我想过这个问题。有时候会在学习的间隙畅想一下美好的“教师生活”,有时候会在读到书上的某一段话,沉思理论与实践该如何结合起来。理想的教师要胸中有丘壑,理想的教师要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理想的教师要有征服星辰和大海的情怀......
“种族的延续,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唯有教育才能使其熠熠生辉。教师的教育理想应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莘莘学子的真挚情感中前行!”我想教师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往小的方面说是孩子的教育,是家长的期待;往大的方面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虽然入职不久,可是在这两个月中,我也感受到了我们汤河镇中心小学的老师们,都是“拼命三娘”和“拼命三郎”。我们的身影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办公桌前,在步履匆匆之中。我感觉,支持我们前进的动力除了教学要求,更深处的火焰就是那把名为“教育理想”的火炬。
如何将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外化为行动,外化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我想这与教师们不断进步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我这样的.新手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对自己的要求,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虽说我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的教师,可是教小学的英语总是能教的,可是怎么样提高学生的成绩,怎么样在众多优秀的英语老师当中不掉队,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幸运的是,我们学校一群英语教师都很热心,每个人都不遗余力的告诉我她们的经验。我也在日复一日当中总结经验教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感悟。
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二是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教师的进步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超越自我的过程是学习、实践和反思的过程,在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中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升,虽然工作和生活很忙,但也应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在读书中思考,在教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我不敢说我最终会实现我的教育理想,我只能说我会一直向着我的理想前进,前进......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5
“只要我们有梦想,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地前行,我们就会实现我们的梦想。”这是我最近在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给我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朱教授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的机遇;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激情、诗意、机智、恒心的源头活水就是理想。我愿意跟随有梦想的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行走在充满理想和希望的新教育之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最终改变我们目前的教学环境而不懈努力。
朱教授在书中谈到了他理想中的学校,理想的校长,理想的教师,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而我对朱教授所谈到的他理想中的校长,有很强的共鸣。是的,校长就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生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没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以此为一面镜子,事事对照,时时对照,日臻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6
前些时间,我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我认为: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
理想的老师是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
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因为有了理想老师的标准,我常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我的理想》读后感篇7
近日有幸拜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上篇使我感触很深,而且使我对未来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书中朱教授把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他认为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与提升,理想不能脱离现实,要使理想最终变为现实,就要洞察现实、把握现实。《我的教育理想》一书的指导思想,是作者在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对中国教育现实深入考察后提取出自己的教育理想观,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譬如:作者对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的描述,就是作者通过共性与个性交融、优点与缺弊共存的教育现实,来揭示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应具有的基本规范、精神或素质,从而将作者的学校观、教师观、学生观、父母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切近实际教育又不失前景指向的研究思路,既能使人感悟到目前教育现实中存在的种种流弊与矛盾,又能使人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或方法,读后使人油然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是呀,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的理想》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