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先进事迹5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一份事迹材料,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人在过去的努力中所经历的成长和变化,我们在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的事件,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民先进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民先进事迹5篇

农民先进事迹篇1

翟玉军,男,汉族,今年43岁,高中学历,家住佛坪县袁家庄镇黄家湾村。2010年10月,他带头创立了佛坪鑫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食用菌、木耳、香菇、平菇、猴头菇、天麻、猪苓和脱毒魔芋的制种、人工栽培及技术推广。2011年被汉中市农业局、汉中市科协授予“汉中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2016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

立足农村、寻找发展新模式

翟玉军高中毕业后,因家里经济情况较差,便毅然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回到祖祖辈辈生存的乡村里务农。他从1992年就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并在自家地里试验栽培,技术日益成熟。魔芋、香菇产业在当地发展很快,但由于缺乏技术时常腐烂、减产,给农户造成损失。2010年,翟玉军赶赴湖北学习魔芋组培育种、高效栽培、病虫害防控等先进技术,并和恩施州魔芋研究所达成协议,在本县上沙窝村建成140亩魔芋良种繁育基地,带头推广试点新品种、新技术大获丰收,栽培猴头菇试验也获得成功,当年10月又注册成立了鑫之塬魔芋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科学发展。2012年投资改造了现代化魔芋组培室一个,连栋温室720平方米、年产60万袋食用菌菌种厂一个、60吨保鲜库一个,建成全县最大的'魔芋和食用菌研发、培育、生产、销售基地,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增量提质,个人年创收30多万元,带动当地群众科技致富,他领办的合作社也荣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注重学习、带动农村发展

2014年翟玉军通过培训考核被认定为汉中市中级职业农民。为帮助他坚定投资信心、增强投资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县政府制定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县农业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县培育办建立包抓帮扶机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他的生产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帮助解决生产难题、提升产业效益。同年,翟玉军参加了省农广校组织的高级职业农民培训。通过系统的技能岗位学习和经营管理知识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境界,树立了现代大农业的理念。积累了更多宝贵的知识财富,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有了进一步提高,更进一步增强了他带动一方百姓共同致富的才干。在培训学习的同时,结交了许多创业青年朋友,利用QQ群和微信进行交流,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拓宽了发展空间。

做一个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翟玉军内心坚定的.信念。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发展魔芋栽培1000多亩,承担了佛坪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5。4万斤的魔芋良种供应任务。2015年,他领办的合作社现已发展会员300余户,合作社年产香菇10余吨、猪苓种子30万斤、魔芋1000万斤,在西安蔬菜批发市场和汉中市风景路蔬菜批发市场共设立3个直销点,实现年产值600多万元。通过自己的基地厂房和冷库优势,对产品统一收购包装进行反季节销售,大大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同年11月成立佛坪县康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魔芋良种繁育、魔芋种植、食用菌、药用菌技术推广与销售。作为中国魔芋协会会员单位,以科技创新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思路,围绕全县魔芋产业发展,引进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富硒魔芋栽培技术进行千亩示范种植,努力将魔芋产业打造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产业,全面促进佛坪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为当好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他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一是建成一条年产100吨的魔芋深加工生产线,解决当地农户社员魔芋的销路,丰富市场农产品种类。二是打造佛坪地道农副产品山货品牌,统筹当地特色山货农副产品资源,构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农户足不出户的销售渠道。

农民先进事迹篇2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村支书,我要向好榜样学习,也要成为村民的好榜样”,蔡保珍如是说,自担任八公山镇蔡洼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兢兢业业,为村民办实事尽职尽责,处理问题求真务实,敢于实践,长于进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带领蔡洼村村民走上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是如何发挥领头人的作用?蔡保珍同志始终把加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工作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加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放在首位。加强学习力度,每月组织党员学习1次,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宣讲政策2次,与党员常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时事政策,结合两学一做的开展,真正学透、用好各种实用知识。其次,他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倾听群众呼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能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不能答复的耐心地解释,解决不了的及时向上级反映,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一心为民。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蔡保珍同志始终没有忘记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他思想品质好、作风正派、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全村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担任村支部书记工作十多年来,他积极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不论是中心工作还是日常工作,每一项,他都认真对待,带领大家尽职尽责、全心全力去完成。哪里问题最严重,哪里任务最艰巨,他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由于一到收割季节大京湾的道路总是泥泞不堪,给生产和交通带去了很多隐患,蔡保珍同志就和村两委成员一起不分昼夜的忙碌,修建了一条畅通无阻的路,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给村民收割来去了很大的方便。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今年年初,蔡保珍同志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承诺,两年内一定要改变该村计生工作状况,挤身先进行列,他把计生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经常找村计生专干了解情况,随时掌握计生动态。

蔡保珍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已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是大非原则上站稳脚跟,保持清醒头脑,严于律已,真正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爱戴、拥护,为民办事的优秀党员。

农民先进事迹篇3

xx是xxx药业的一名农民工,19个春秋,她以公司为家、以事业为重,立足本职岗位,艰苦拼搏,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企业的经济增长、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奉献。经全国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审查评定,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最近,亲自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农民工”表彰大会领奖。

1990年,出生于桂平市中沙镇一个偏僻山沟里的xx,初中毕业后不久,正值xxx药业开始创建、招工,xx义无反顾报名应聘,获吸收录用,自此她在xxx药业扎下了根。

从进入xxx那一天起,她就爱上公司安排的工作,不论是药液灌装、打包装,还是搬运材料、产品,她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去做,并且用心做好,在公司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1992年春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公司领导的信任,使她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面对手下60多名职工时,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做好工作,对职工负责、对公司负责。

她利用工余时间认真研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有关书籍和企业管理知识,同时虚心向上级领导、同事以及有经验的老职工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在她的带领下,她所在车间创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60万元的奇迹,并且没有发生过产品质量事故。那时候,肤阴洁药品灌装还是半机械半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比较低,同时单瓶装量难控制,经常出现药液溢出,造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她与同事们经过认真分析、讨论,提出改进灌装设备的方案,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攻关,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技术人员的积极努力下,药品灌装设备改造取得成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药液灌装自动化,班产150ml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由650箱提高到800多箱,增产23.08%,同时降低了药品单瓶装量的误差率,有效避免了药液溢出造成浪费,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多万元。

xxx药业职工中70%是女工,为加强对女工的领导,关心女工的成长,调动女工的积极性,20xx年,公司任命xx为女工委员会副主任,20xx年提升为女工委员会主任。任职以来,她一直把职工特别是女工的事挂在心上,经常深入职工家庭问寒问暖、调解家庭矛盾,热心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20xx年,一次意想不到的交通事故,使女工李超夫妻双双受重伤被送玉林市骨科医院手术治疗,需先交1万元入院费。李超一家五口人,平时吃、穿、住以及三个孩子上学,全靠李超在公司上班的工资收入和爱人帮别人干些杂活挣钱来维持,这时他们最小的孩子才上小学,最大的也只不过上中学,要拿出1万元交入院费简直比登天还难!xx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与女工委几位领导商量、研究,发动和组织了“生命不能等待,有爱才有生命”的捐款活动,xx首先带头捐款,全公司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大家你20元、我50元,不到一个上午,便收到捐款6300元,使李超夫妇得到及时入院抢救。多年来,她先后发动和组织职工捐款16次,捐款10万多元,帮助困难职工及社会困难户36人。

药品是“人命关天”的特殊商品,车间卫生管理十分重要,每天必须提前30分钟打开灭菌灯杀菌消毒,待职工下班后再把灯关掉,这意味着每天必须早出晚归。这项工作不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的,公司领导把这个工作任务交给xx。她每天上午七点多钟就从家里出来上班,下午要到六点多钟职工下班走完才能离开,七年如一日,从来没有过半句怨言,也没有伸手要过加班补助。

19年的辛勤耕耘,铸就了不少光荣与梦想。她所带的车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她本人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突出女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团干。

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农民先进事迹篇4

xx,女,出生于1976年12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更是将自己的事业和农村结缘,全心全意为农村的致富贡献光与热。

勤劳致富创业

食用菌的发展:1999年xx嫁到婆家,最初,xx和公公婆婆一起打理他们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但仅仅单一地种植蘑菇,土地利用率低,济效益低也不大好,xx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下决心改变现状。xx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农贸菜场、大型超市,深切感受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普通的蔬菜,食用菌消费越来越受到青睐,诸如金针菇、草菇、姬菇这些饭桌上偶然出现的菜肴,美味却散发着一种稀缺之感。她明白应该开发新品种,于是南下北上深入各地学习,先后从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xxxx江南食用菌科研所、xxxx菌种研究所引进金针菇、草菇、猴头菇、绣针菇、姬菇等母种,潜心钻研,加上有丰富的食用菌技术出身的公公加以指点,xxx提升很快,对栽培技术了熟于心,果断地应用到食用菌的生产上,品种从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市场从点到面,很快成为xx地区一家较大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大户,也是朝阳集团的一大菌类供应商。为了使产品能够进驻商超,这位娇柔的女子转战江浙沪,面对形形色色的经销商,散发出一种勇敢、不怕输、不服输的气场,丈夫更是盛赞妻子“打下了半壁江山”。凭借着良好的品质和不断的`推广,鸿山飞凤的菌类还销往常熟、苏州、太仓、上海等地,广受好评。作为食用菌的基本原料的棉籽壳,由于农业比较效益种植后,棉花种植面积骤减,棉籽壳量少价高,xx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得出了菌料利用科学化的二项技术革新:一是采用玉米芯取代一定量的棉籽壳,既节约了原料成本50%,又缓解了棉籽壳原料紧缺的矛盾;二是菌料再利用,按照生产不同菌菇所需营养成分不同的要求,用生产过草菇后的下脚料经过消毒,继续配制生产平菇菌料,生产过平菇后的下脚料再利用作生产姬菇菌料,这样形成一料多用,综合利用的科学方法,大大地降低了生产原料成本,创出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路子。

灵芝生产基地:依托菌类栽培的成熟技术,20xx年xx新增了灵芝生产基地,位于海拔1500-1800米的安徽原生态山林地区,得天独厚的空气、温湿条件创造了适合灵芝生长的原木短椴木培养基质,所产的灵芝孢子籽粒大而饱满,表面光滑,内含物多,药用价值高,加上引进国外先进的破壁技术,使得灵芝孢子粉的吸收率大大提高。20xx年5月,xx成功培育了北冬虫夏草这一珍稀的中草药,并以质优价廉、营养活性成分高而著称。事业需要创新,产品需要发展。多年的农村经验让xx深深知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技术和人才。20xx年,她与老公商量后一次性投资550多万元,新建生物农产品基地120亩、深加工厂房面积2xx0平方米,投资了现代生物农产品的生产、生化、监测和加工设备。除了北冬虫夏草、灵芝破壁孢子粉,更为惊讶的是xx一手打造的灵芝艺术盆景。灵芝,原是自然之神草而摄有日月之精华,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发现它能在家庭、酒店、办公室里大放光华。一帆风顺、五福临门、竹报平安、时来运转这些原本抽象又寓意美好的词语,在xx的手中完全形象化了,犹如巧夺天工,让人惊叹不已。这些姿态万千的灵芝艺术造型,都出自于的xx之手,好似一个艺术家就那么随性一画,寓意吉祥的万千世界就呈现在眼前了。

带领农户致富

邻里乡亲们看到xx一家的生意欣欣向荣,都过来“取经”。xx很实在,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悉数奉上,一有人遇上栽培技术难题,她就去“灭火”。“大家都不容易,多点收入生活也宽心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xx说。

她的基地不仅生产各类鲜菇,而且每年生产制作平菇、金针菇等菌种袋筒20万袋左右,其中一部分发往全镇及周边镇,也有发往更远的地方如浙江、苏北等。就鸿山街道而言,到她的基地购买袋筒的农户多达50户以上,袋筒发出后,xx还实行跟踪服务,上门为他们解决栽培技术的难关,帮助农户多出菇、出优菇,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户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部分的出路。因此该基地将制作栽培更多更好的菌种供应社会,供应农户,争取带出更多的农户走共同致富之路。

真心回馈社会

在丈夫眼里,过去的15年里中妻子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事无巨细,但从未有过怨言,当别人的妻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去逛街去购物去旅游去度假的时候,自己的妻子或者穿梭在种植基地里,呵护着娇嫩的北冬虫夏草和灵芝;或者挨家挨户地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或者忙乎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总之,风里来雨里去,其中的万般辛苦让人倍感心疼。

xx的一个朋友则说:“认识她十来年了,一直是那么善良、真诚,乐于助人,有这样的朋友是一种幸福!”在朋友眼中,她很勤奋,对事业孜孜以求,有着大禹治水般的韧劲与魄力;她很淳朴,实实在在,从没有大唐霓裳羽衣般的华丽论调;她很本真,一言一行都源于内心,不掩饰不做作。

20xx年,xx被评为省级“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女能手;20xx年、20xx年公司分别被评为xx市、xx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路走来,如果说是不懈追求、顽强进取的勇气成就了xx的人生价值,实现了农村工作者的梦想,那么作为女性,用真心帮助别人、回报社会公益实践的点点滴滴也在深化着xx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作为鸿山首家农业产业示范户,xx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资助学。每年为150名妇女提供菌类植物的信息、技术、销售服务,带动周边农产75户。

农民先进事迹篇5

2012年10月,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在路阳镇文武村正式挂牌成立。老板付小军是地地道道的本地小伙,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年初回到家乡创业,他希望通过创业开启致富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带动父老乡亲致富,为自己的家乡做出一点贡献。

目前,巨丰种猪专业合作社投资额已达600余万,占地6700平方米,先后招纳30余人到合作社工作,主要对象是返乡农民工。养殖场主要引进沃尔多原种猪,年出栏种猪3000头。在经营过程中,付小军面临许多问题,他讲道在场地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除了常规圈舍,在绿化方面,由于树种、草源的缺乏导致绿化覆盖面还不够;在管理上还缺乏经验,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自己办企业,身份的转换可能在一时间还适应不了,在经营理念上还有待学习;由于养殖厂规模大,引进的原种猪价格贵,到目前,付小军已经投入600余万元资金,资金周转存在不小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付小军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在自身努力和路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帮助下,逐步解决了这些困难。

付小军曾经也是一名打工者,知道打工者最看重什么,所以养殖场在劳动用工方面特别注重。养猪场从四方面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资双方的权利;二是劳动强度与工资成正比,保障员工应有的工资待遇;三是经常开展业余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快乐、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四是开展知识讲座,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何昌元是文武村1组的村民,也是养殖场的一名员工。47岁的何昌元有一位82岁高龄的父亲,还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两个在读的孩子。他家在当地属于特别贫困的家庭,也被纳入农村低保户中,但是补助金对于这个家庭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根本改变不了现状。付小军在了解何昌元家庭后,主动安排了何昌元和他的妻子朱文银在养殖场工作,考虑到朱文银的身体状况,特别给她安排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何昌元和妻子都在家乡工作,不仅照顾到了年迈的父亲,也挣到了两个孩子的学杂费,虽然何昌元一家并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通过路阳镇党委政府和付小军的帮助,他们一家不再像从前那样穷困潦倒,家徒四壁。何昌元一家都十分感谢路阳镇党委政府和付小军,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积极,脏活苦活都是第一个抢着去做。养殖场的员工和乡亲们都十分喜爱这位老板,在付小军帮助何昌元一家这件事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年轻小伙对父老乡亲的热爱,也看到了未来企业家的影子。

农民先进事迹5篇相关文章:

农民房买卖合同8篇

农民学习调查报告6篇

农民版思想汇报6篇

农民演讲稿7篇

农民党员预备思想汇报8篇

农民工劳动合同8篇

农民性工作总结7篇

农民工调查报告8篇

镇农民培训总结7篇

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方案8篇

农民先进事迹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