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物事迹最新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书写事迹材料中,让我们重新回顾在过去的努力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成长,写事迹材料是为了向他人展示成功的过程和经历,吾爱文书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名人物事迹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名人物事迹最新8篇

名人物事迹篇1

观看战斗英雄张富清的英雄事迹后,让我万分敬佩和感动。老英雄张富清同志60多年历经风雨,遭受困厄,仍旧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连他家人都不清楚,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

一心为国,造福一方。抗战时期的战斗英雄,复员转业后的人民好公仆。军人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那里搬,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扎根来凤30年,为民造福,带领群众一起放炮眼、开山修路,为来凤县带来了新气象,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见证了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张富清同志在采访中说到“牺牲的战友没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我有什么资格显摆战功。”值得我们好好去反思,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不是存在过多的的追求名和利,而一时遗忘了初心和使命,丢失了公仆情。心系退役军人、服务退役军人,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为退役军人解决眼前的问题,把退役军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心系国家,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敢为同危害国家事业的敌对势力斗争,为国家事业无限奋斗。心系工作,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思想态度、认真钻研业务知识,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确保担当作为。

让我们以张富清为榜样,学习榜样精神,以榜样为镜,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为市中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名人物事迹篇2

九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使大多数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要么经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务员,使得我们制造业一线年轻技术工人严重断层。全国劳模大会的召开,是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充分肯定,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劳动者永不消失的荣耀。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每期介绍几位制造业的国家级高级技师,有的是在生产一线制造火箭的焊接工,有的是在生产一线装配"蛟龙"号、高速列车、飞机的钳工。他们这些人都没有多么高的文凭,从学徒开始,靠自己的勤奋钻研、实干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就我公司的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和感受。

一、不要认为没有文凭就自卑。

我们的一线职工大多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工人,高中以下文凭占大多数,但大家在我们生产的胶合板机械领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无论是焊接,还是加工和总装,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像谷延春、郭同虎等的焊接技术;沙崇光、燕春伟等的加工技术;高大明、刘玉宁等的装配技术,在公司乃至全国都是高手,他们大都没有多么高文凭,但是在本职工作中都很出色,在行业内都是好手。只要好学、勤学,手艺就会练成,练成手艺就会成为行业高手,也可享受高工资、高待遇。我们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琢磨、善于钻研、善于总结,怎么干才能干得快、干得好,要有自己一套独到的工作方法,你才会超越别人,有了高超的的技能你也会成为国家级高级技师的。

二、抓质量要一丝不苟。

"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三、你不一定爱厂但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

无论工厂怎么对你好,有个别同志总是在抱怨;无论工厂怎么感化你,有个别同志仍然是无动于衷。这些同志不热爱自己的工厂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热爱你自己的工作,工厂有千万家,但你从初期学的工种可能只有一种,无论你在那个工厂工作,你干不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不会吃上饭的。只有你热爱了你的工作,你才能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好,你才能提高你的技能,你才有立足于企业的本钱,如果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不出一定的价值,到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收留你的,现今的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愿意收留一个闲人的。无论你从事任何工种,都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自我约束和要求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高技能人才。

四、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赖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必须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通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现在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现在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希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名人物事迹篇3

在新型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__分局指挥中心副主任__在接到命令后,以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抉择,化身“逆行者”,以一种女战士的英雄气概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用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在疫情防控战线上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

1月24日,__在400余公里外的__县大山深处的的公婆家。她丈夫在国外留学,这是她一年中唯一一次与丈夫团圆的机会,没想到却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接到全警取消休假的命令后,作为该局指挥中心副主任的__同志,深知这异常凶险的“疫”线战场远比家人更加需要她,肩负警察使命与责任的她,必须要舍小家为大家。__看着许久未见的丈夫,内疚地说:“等打赢了这场仗,我再想办法补上团圆饭。”她做通了丈夫与公婆的工作,独自驾车风雨兼程6个小时,赶到了__防疫一线岗位。

指挥中心作为全局调度指挥的枢纽核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如何将高速而又精准地下达指令,如何科学合理的对全局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度显得尤为重要。大年初一开始,__吃住在分局,连续二十多天不分白天黑夜连轴工作,做好全局指挥调度和数据指令上传下达工作。极度疲惫的她,染上了感冒。领导和同事们都劝她休息,她谢绝了大家的好意,仍然坚守在岗位。

在指挥中心,__一坐就是一整天,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但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叫过一次苦。制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预案、维护定点医疗和集中隔离场所周边秩序应急处置预案,与卫健部门沟通联系,摸排武汉返乡人员情况和湖北籍、武汉籍人员来__情况,及时将工作指令、要求传达到相关警种部门,一丝不苟地分析、汇总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对指令核查反馈情况汇总统计并上报……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事态的愈发严重,工作强度越来越大。几天下来,__双眼布满红血丝,眼睛干、疼的时候就去用凉水冲一下。

有时候半夜接到核查任务,__看到男民警辛勤地奋斗在防控最前沿,她就默默地独自揽下任务。她办公室的电话几乎打不进去,不是在反馈情况就是在对接群众核查。有的群众接到电话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误会在电话里谩骂侮辱。面对这些,__说:没有办法,生命高于一切,防控重于一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一名人民警察义不容辞的责任。自抗疫以来,__同志共计处置核查指令16批,协助排查湖北返乡人员1500余人,核查确诊患者同户、同行、有密切接触嫌疑人员500余人。

疫情在前,女警不退!__同志用一心为民的忠诚、巾帼不让须眉的拚博,用行动践行誓言,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现新一代女警的飒爽英姿。

名人物事迹篇4

“我们努力读书,是为了回来帮助家乡摆脱贫困。”12月17日,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应邀参加了在贵州大学举行的读书活动。

活动当天,刘秀祥在贵州大学里见到了自己的学生韦天琴、杨娜娜和黄锦秀,看着他们现在在学校里认真学习、奋力拼搏的样子,刘秀祥很是欣慰。

皮肤黝黑的刘秀祥,身高不算高挺,但在他身上,记者看到了比同龄人多一份的稳重与坚韧。

20xx年,刘秀祥从山东省临沂大学(原临沂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毕业。这个曾背母求学从大山深处艰难走出的学子,选择回到了家乡望谟县任教。

或许是深知走出大山不易,也或是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刘秀祥对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上心。

教学工作中,刘秀祥不只上好每一堂课,也常常奔波在控辍保学、教育帮扶的崎岖山路上。8年的从教时间里,他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望谟县的每个

乡镇,单是摩托车就骑坏8辆,先后把40多名孩子“拉回”了课堂,并帮助他们考上大学。

今年17岁的廖段写就是被“拉”回来的一名学生。20xx年,廖段写进入望谟县实验高中学习,由于父母离异,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母亲,家中经济负担过重,加上母亲的思想落后,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她只能被迫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得知廖段写外出务工的消息,刘秀祥十分着急,下着大雨也立马赶到她家中,对她母亲做了思想工作。

刘秀祥没有放弃把廖段写“拉”回学校的机会,一直保持与她电话联系。“刘老师我好想回学校上学!没有文化就只能做苦工……”在电话里,刘秀祥听到廖段写这样说更是心疼。

20xx年12月31日,经过刘秀祥与学校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廖段写的母亲终于同意她返校读书。

重新回到校园的廖段写,因坚守读书信念,被评为“20xx年望谟县实验高中最美少年”,20xx年被评为“望谟县新时代好少年”。“我很感谢刘老师和学校帮助我争取到读书的'机会,如果不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我今天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学习,我要像刘老师那样,靠自己奋发读书来改变命运。”廖段写说。

在望谟县,像廖段写一样被刘秀祥求学故事激励到的学生还有很多……

刘秀祥经常到其他学校做演讲,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鼓励学生们坚持学习。每次演讲他都分文不收,但是邀请单位必须要资助两个贫困的孩子。八年时间里,刘秀祥巡回演讲1200多场,听众累计超过百万人,用这种方式,也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2600多人。

后来许多老师与刘秀祥交流反映,学生们的作文里多次提到了“刘秀祥”这个名字,表明要以他为榜样,他才明白身上有了更大的责任。

他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们坚守下去,用自己的经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看到希望,点燃他们心中火苗”。

“我不知道你是谁,清晨6点的校园,但我知道你的未来。”12月11日,刘秀祥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了这样一句话并配了一组照片,照片里的学生正在这个寒冷冬季的清晨迎风苦读。天虽还未亮,但孩子们的前路一定很亮。

刘秀祥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刘秀祥告诉记者这或许就是他存在的意义,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感。

8年前,刘秀祥回到望谟当教师时,望谟县全县高中1000多人参加高考,考取本科的只有70人。而在今年,望谟县本科上线人数1200多人,排名全州第三,紧随兴义、兴仁两市之后。

“现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望谟县的教育越来越好了。家长都愿意学生来读书,而且以前许多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资源都会选择外出求学,现在学生和家长却更愿意留在本地;一是更加方便,二也是对我们学校、我们县教育工作的极大认可,更是对我们教师工作最好的鼓励。”刘秀祥说。

20xx年以来,省内多所名校曾向刘秀祥抛出年薪百万的橄榄枝,可都被他婉言拒绝,刘秀祥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教师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的第一线上。刘秀祥说:“只想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学上、上好学,用知识帮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远方。”

名人物事迹篇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步凤镇党委书记戴成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坚持24小时住镇战斗、指挥,对各项工作亲自抓、抓具体、抓落实,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控实情、及时采取行动,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强化组织领导,不断提高防控能力。根据班子成员分工搭建疫情防控组织领导体系,确保防控工作全覆盖,夯实工作责任。同时,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利用闲置厂房设置专门疫苗接种点位,全力服务好所有群众的加强针接种,提高接种率;认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镇内设置23个固定采集点,8个上门流动服务采集组,对33525人的常住人口进行全员核酸。

细化责任分工,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村居防控方面,将全镇18个村(居)划分为55个网格267个单元,设立相应的单元长推进防疫工作。企业防控方面,工业区抽调48名机关干部、成立12个专业工作组,对接105家企业,对有进口货物的企业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村居依托村组干部成立15个小组,对接39家企业。建筑工地防控方面,落实职能部门管理好外来返工人员等防控。集镇区防控方面,常态化督查农贸市场、商超、药店及所有门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货运防控方面,分村居、建筑工地、企业、农业四条线,提前申报办理接车单,落实人员全流程跟踪并做好防护,按规定时间要求接车、卸货、驶离,全程监管,做好配套服务,形成闭环。同时为保障农产品产销顺畅,设置专门鲜蛋集散点。

深入一线排查,严格管控外来人员。成立疫情防控数据专班,对接村(居)、单位、企业返乡人员信息排查,及时转发最新风险等级提醒、区重点人员管理政策汇总、新最紧急重要提醒等,及时将区下发的流调重点人员指派给相关村居做好登记和对接管控。同时,镇内设置20余处查验点,巡查主要干道方向的来镇车辆、人员。

加强能力建设,努力做到履职尽责。工作之余,每天坚持《学习强国》打卡,通过听、看、作、答,及时了解党中央重大决策、省委重大部署;第一时间听取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会议和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会议精神,以便把自身责任履行好,把各个环节衔接好,保持快速高效运转;抽空认真研读__,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名人物事迹篇6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08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名人物事迹篇7

刘伯明,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xx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xx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xx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xx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少将军衔。

北京时间20xx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出舱。8月20日,航天员刘伯明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xx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xx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名人物事迹篇8

胸前的白花,已被泪水打湿。颤抖的双手反复摩挲着手机,屏幕亮起又暗。她叫宫济辉,是王娅居住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在过去的上百个日夜中,对王娅的牵挂是几十通简单的电话,她在这头,王娅在那头。如今,牵挂是一排忧伤的菊花,她站在人群中,王娅躺在里头。

“她喜欢安静的生活,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了不打扰她,我两天去一次。她嫌我烦,我就按照她的作息时间,在早上给她打一通电话,确保她平安。”宫济辉说。电话里的嘟嘟声,紧密地连着宫济辉的.心跳。每响一声,她的心就揪紧一下,直到听见王娅的声音,她才踏实下来。如今,为王娅设置的特殊铃声再也不会响起。如今,与王娅相处的点滴时光化成无声的泪水肆意流淌。

20xx年,王娅搬到西青区中北镇居住。“我特别爱这里,推开窗就能看见绿色。这里的人热情善良,每次看到他们在广场上活动,我都特别开心,能感觉到他们身上那股劲儿。”王娅曾对宫济辉这样评价左邻右舍。

是呀,这里的人朴实善良,这里的人热心周到。王娅患重病的消息被媒体公开后,许多人都想来探望她。宫济辉和同事们都婉言谢绝了。“病人需要休息,不能总被打扰,况且王娅喜欢安静。”宫济辉告诉记者,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知道王娅的喜好,他们从不轻易打扰。由于王娅是独居生活,作为居委会主任的宫济辉每两天就会厚着脸皮去看看王娅。“她病重时已经无法走路了。我就自己开门进去,看看她。哪怕一眼,我也安心。”说着,宫济辉又哭了。为了既保证王娅安全又不打扰她,每早一个电话,成为常态。今天,接电话的人要走了,然而,手机里五十几通已接电话,把这份关爱永久地保存下来。

今天,邻居们与王娅道别。

新春佳节,社区书法活动队送给王娅的春联还散发着油墨的馨香,静静等待女主人回家。楼里居住的小朋友,习惯了还没进单元门就伸出小手捂住嘴巴,为王奶奶保持安静。没有锣鼓喧天的口号,没有锦旗和鲜花,左邻右舍把关爱化成无声的行动守护王娅喜欢的岁月静好。王娅喜欢网购,得知王娅生病,负责接收王娅包裹的菜鸟驿站工作人员,经常把包裹送到她家门口,不让王娅个照顾她的人再跑一趟。物业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晚总会在她家附近转上一圈,确保她的安全。无声无息的爱意,在每个人中间涌动。“她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啊。”“比起王娅,我们做这些根本不算什么。”朴实善良的西青人啊,他们早已是王娅眼中的美景,被记在心底。

这一刻,西青人的名字是王娅。

这一刻,王娅的名字,是善良。

名人物事迹最新8篇相关文章:

2023年模范人物事迹材料7篇

2024年工匠人物事迹5篇

典型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6篇

2023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7篇

抗疫先进人物事迹材料6篇

2023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5篇

村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5篇

学典型人物事迹心得体会6篇

爱岗敬业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5篇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6篇

名人物事迹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