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教育读书心得7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撰写一篇出色的心得体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每篇心得体会都是对生命经验的一个小小贡献,它赋予我们坚韧的内心,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玫瑰教育读书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7篇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1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心得体会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热门思想汇报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2

玫瑰与教育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谈与忧患”,写了作者在具体教学中的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与朋友的交流、与《人民教育》的结缘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思、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是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写出了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和由次引发的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阅读一些书籍后的读后感。

四辑都很精彩,读完感触太多,只简单谈几点。

一是作者优美、贴切又恰到好处的语言表达。文中作者总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思想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而且让读者感觉那就是最好的表达词语、最优的表达方式。“练笔就好比开花,没有一定的时间和力量,是不可能让一瓣一瓣的花朵展开自己的面容的,以为刚一动笔就能一鸣惊人,那或者是天才,或者只是妄想罢了”,这是作者在自序中的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在写作练笔上的感触。作者的文笔,无疑与她的广泛阅读和勤奋练笔分不开,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榜样。

二是独特的有见地的思想。窦老师概括性的提出了小学语文的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同时也强调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他在文章中讲到“一个不曾拥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燥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可怕的”,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多地加入阅读的教学,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滋养。

三是敢于提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在文中说到:“今天的学生是考试的连体儿,一方面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是上大学,一方面几乎听不到他们对教育的感恩之情”,“这不是读书的学校,这是只做题的学校”,“中国的教育常常是一阵风,没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应该有更多这样理性批判的声音,这样,才会促使大家对现行教育的思考,真正促进教育的进步。

太多这样优美的语句、独特的见解、敢于批判的精神,出自窦桂梅老师,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她从吉林一所实验小学走到北京,成为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期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在人民大会堂做过专题报告....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3

写这篇文章前,刚刚做完家务。夕阳西下,晒干的被子带着春天阳光的清香,物品井然有序,让人心生愉悦。锅里的粥散发着醉人的香味,一切都是刚刚好。

语文教学,莫不如此。你付出多少辛劳,就能享受多少幸福。我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才气,更欣赏她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追求。《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自序中,窦老师这样写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这样的话语令人震撼,也使我惊恐,因为我不是天才,只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天才都需要修炼,何况我这样的普通人?

修炼什么?如何修炼?我想,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基本功。前两天的芜湖市小学语文学科青年教师素养展示活动,给我的触动很大。老师们的惊采绝艳,令人心生敬意。教师的基本功“三一一”(三字,一话,一画),我们是不是过关,是不是做得很好?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回来他感慨,高手如云,平时的积累太重要了。这样的素养大赛非一日之功可以的,业余时间的勤学苦练更为关键。

浙江名师徐俊谈及自己的成长,曾说他晚上从未在12点前休息,经常学校的事务完成后就开始自己的业务学习,读书,撰写,研讨等等。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夜晚寂然而生。

旁观者的我们,总是看到别人舞台上光鲜亮丽,潇洒自如,却想不到台下的沮丧失意、痛苦郁闷。哪有不布满荆棘的成长之路?

在阅读交流会上,好几位工作室成员都谈到手机的问题,说是一拿起手机就忘了正事。手机的抖音视频妙趣横生,最能消除疲惫使人深陷;手机的奇闻轶事好玩有趣,最能摄取人心使人沉迷。这些轻松的博人一笑的娱乐杂记,真的比枯燥无味的教研来得吸引人。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业余时间拼搏出来的。你在休闲消遣时,别人在读书写作研学技能。那些舞台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那些舞台上轻歌燕语舞姿蹁跹的,那些舞台上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的,谁不是工作之外练成的绝世武功?

工作室在本学期计划中安排了一次诵读比赛,亦旨在“迫使”工作室成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修炼,以比赛促练习,促成长。过程是痛苦的,但结局一定是喜人的。

春天,萌发生命的季节。立下小小的目标,一路走过风花雪月或暴风骤雨,愿冬之日得以贮存丰厚的滋养。《玫瑰与教育》一书,渗透着窦桂梅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盈满她对教育的深情,亦有诸多反思。读来发人深省,思绪颇多。然非一文能述之,待日后慢慢咀嚼,感悟收获。

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让阅读润泽生命,让修炼成就自我。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4

读完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全书,掩卷沉思,这本书给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和感触——

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中告诉我们:“要立足课堂……并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心得。”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我从一年级开始,课堂上经常奖励学生小红花,五角星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对于那些榜上无名的孩子来说难看的记录。课堂学习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同时书中窦老师毫不吝啬地道出了颇含人生哲理的四条建议:

一是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事情,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啊,“再伟大的人物,历史也不能为你折腰”,重要的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只是“沧海一粟”,只是繁花盛叶中弱不禁风的一叶草儿,理性做事,理性做人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二是享受过程。“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是活在当下。“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

四是学会感恩。“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5

徘徊在图书馆,在众多的教育名著中游走,我的视线不禁被眼前这本《玫瑰与教育》书名所吸引,翻阅泛着浓浓教育香气的书卷——《玫瑰与教育》,颇有感触,仿若走进玫瑰园,此处动人风景、迷人芳香让人流连忘返,我感觉自己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心中的感悟与触动似乎要“冲口而出”,自觉有许多话要说……

?玫瑰与教育》一书是窦老师从实践中总结记录下的个人的思考和感悟,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令我受益匪浅。我曾多次听她的网络录像课,她的课充满激情,课如其人,热情得让台上台下没有理由不为之兴奋,她的课也不无理性,正是在这个百花齐放的教育春天,她开出了最鲜艳的一朵。窦桂梅自诩为“玫瑰”,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她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我觉得颇为有趣,印象中的她从容、大气、率直甚至豪迈,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细腻温情的特质。

教育在线是“一片生命的林子”,这里有许多来自一线优秀教师在交流他们的教育思考,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见证着彼此的影响窦老师说自己是在“连他们天人合一的融洽,采他们多姿的湖畔奇山,分他们一片迷蒙的吴山烟水,取他们数帧流动的花光水影,记他们淡远的岁月章回,耕耘出了自己的玫瑰园。”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6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篇7

随时随地地记录,就意味着要随时随地地思考,思考我们的教育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

“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是出生,右边是死亡,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要学会享受这个过程——无论是精彩还是糟糕。”窦老师的这句话说得多好!每一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人生过程,有风景如画,也有的残页败笔;有繁花似锦,也有落叶纷飞;有春华秋实,也有杂草枯荣……只要我们仔细品尝,品出它的意义,即便过程有些艰辛,即便其间会遭遇痛苦,我们就会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这句话,听起来有几分禅意,但如果真具备了这样的心态,人生的快乐便是无处不在了,知足长乐嘛!“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恨吃牛肉。”这是西方的一句格言,朴实中却道出了幸福的本质意义。我一直认为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源于每个人心底的一种暖暖的感觉!有特色的教师容易被学生记住。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没有特色。究其原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的压力导致教师缺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令教师们不敢去尝试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能围着分数棒转,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的成长与培育风格的大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他们的专业水平刚刚成长,就要面对学生是否接受、领导是否肯定、同行是否理解的问题;如果参加比赛,还要面对评委老师们能否首肯的问题。而目前的评委们,可能会出于对新风格的把握不定,或自身水平的局限,或为了规避风险,一般要求中规中矩、有板有眼。评委们只是按照时尚的理念或个人的印象给授课教师打分,也不给授课教师任何申辩的机会,更全然不顾教师的个人特点。所以,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们很容易迷失自己、丧失自己,把自己当作体现某种理念的工具。那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呢?教师的自身素质最重要,教师要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是有风格的。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

所以,教师一定要找到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好好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进教学中去,切忌成为“教学机器”。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教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我们去善待,教育不是竞技体育,不是让受教育者优胜劣汰,而是让每个人都具有享受幸福和自由的可能。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7篇相关文章:

与教育有关的读书心得体会8篇

新教育读书心得1000字6篇

教师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8篇

玫瑰活动总结8篇

读书月读书心得体会7篇

学生读书笔记加读书心得精选7篇

大学生读书节读书心得推荐7篇

世界读书日读书心得体会模板7篇

幼儿园读书月读书心得体会最新7篇

冰心的读书心得7篇

玫瑰教育读书心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