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写心得体会是思维的延伸,我们在创作中展现出更多的才华,以下是吾爱文书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忏悔录》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1
卢梭的一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思考?相信看过《忏悔录》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这里,笔者试图对其人生轨迹及其思想的形成做一个梳理,期待我们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我于1712年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个钟表匠,母亲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她聪明又美丽,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不幸的是母亲因生我而死。父亲心里一直深藏着她的音容笑貌,在我母亲谢世四十年后在我继母怀中逝去。
父母唯一留给我的就是一颗温柔的心,这颗心铸就了他俩的幸福,却造成了我一生的所有不幸。我在我的一位姑姑关怀照料下长大。从小父亲就教我阅读母亲留下来的一些书,甚至包括外公留给我们的书,内容涉及宗教、历史、传记、科学、小说等等。我身边的人把我当成宝贝,我始终被疼爱,却不是娇惯溺爱。从来没有人要压制或满足我的那些古怪的脾性,这些脾性归之于天生的。
后来我舅舅把我送到博赛在一个牧师家寄宿学习拉丁文。此后两年我在乡村度过了儿时的一段幸福时光。这种生活方式的基调是温柔、亲切、恬静的情感。回到日内瓦,我在舅舅家呆了两三年,有时也去尼翁看望父亲。后来我还被送去学雕刻。我从未觉得金钱是一件向人们说的那样宝贵的东西,而且我从来也没觉得它是万能的。我对金钱的恐惧胜过我对美酒的喜爱。我因嗜好读书而读了一些平庸乏味之作,但幸好没有读到那些下流淫秽的书。通过对读书的爱好,我改变了我无赖顽童的习气。读书把我的心灵引回到比我的职业赋予我的情感更加高尚的那种情感。就这样,我到了十六岁了。
在牧师家学习拉丁文其间,老师是一个极其通情达理的人,他既不忽略对我们的教育,又不过多的用作业来压我们。尽管我并没从他那儿学到很多东西,但我并没花多大功夫而且丝毫没忘,这足以证明他善于教学。他的妹妹对我们有着一种母爱,对我们也就有了权威。谁会料到,一位三十岁的女子用手责罚一个八岁孩子的这种处罚竟然违背常理地决定了我今后一生的兴味、欲念、激情及我这个人呢?在我的肉欲被激发的同时,我的欲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致我的肉欲只局限于我曾经感受过的,根本不想再另有所寻了。甚至到了婚娶年龄,这种奇怪癖好也没有使我失去似乎本该失去的美德。
在日常生活中我胆怯听话,但弄急了便激烈、桀骜不驯,不可驾驭。那孩子素来由理性所支配,一贯受到温柔、公正、和蔼的对待,都不知道何为不公正。如果一旦受到不公正的处治,他的脑子该有多乱啊!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2
按照要求,我学习了省纪委、省监察厅编制的《忏悔录》这本书,通过贪腐分子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再现了他们身陷囹圄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理路程和犯罪轨迹,以案说纪,以案明法,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教育意义。违纪违法者他们用政治生命写成的警示教材,成为警醒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守护政治生命的前车之鉴,敲响防微杜渐、敬畏法纪、敬畏人民的长鸣之钟。经过阅读和反思,联系我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体会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手中的权力,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
从《忏悔录》中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贪欲是逐步膨胀的,贪官并非是一夜之间变成巨贪的,大都经历由小贪、中贪到大贪,一些领导干部在在跨入腐败之门产生蜕变之前,绝大部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在糖衣炮弹的屡屡攻击下,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无论是蔡豪文还是张晓光等大部分贪官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以致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
通过对《忏悔录》这本书的学习,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当今历史时代保持共产党员纯洁公仆的本色,必须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不动摇,始终做到慎欲修德,省己律身。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就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当今历史时期,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中央反腐倡廉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记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有、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不断加强思想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权利观,时刻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一心为党,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二、以案为鉴,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通过学习《忏悔录》中违纪违法案例,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清醒地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案为鉴,要警钟长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古往今来,贪官贪恋权、钱、色,以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深陷囵圄,留下千古骂名,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忏悔录》中的案例详实、全面,个个如宏钟长鸣于耳,不时地警示、提醒着自己,要加强廉洁自律建设,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自身的廉洁自律,自觉构筑工作、生活作风上的两道防线。在日常工作中要牢记常怀律已,常思为民之责,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要立共产主义的大志,成人民群众的大事,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干事业上,用在为民群众谋利益上。对待权力要有如履薄冰的精神,要慎权,“权力是??
把双刃剑”,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时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用好了能为民造福;时刻想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权力周围布满了“陷阱”,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我们要以《忏悔录》中的案例为鉴,清醒地认识到: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一定要依法用权,不行使违反党纪国法的权力;廉洁用权,不行使徇私谋私的权力;按职用权,不超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权范围;以德用权,不超越权力行使的道德标准。惟有如此,才能为民造福,为己免罪。否则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了蔡豪文等《忏悔录》中的违纪违法之流。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把组织和群众监督当作是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检查一下,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自己面前真正筑起一道防腐防变的铁篱笆。
三、要严于律已,永葆公仆本色
学习《忏悔录》这本书后,使我深刻领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做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将自己的工作实践,跟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联系在一起,做事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为民做老实事,做本分事,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标,千万不能背离了为民办事的航线,否则悔之晚矣。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3
我想,在读一部作品和解读一部作品之前,应该对作者进行解读,便于加强读者对此文的理解。一下便是我对卢梭生平以及写此著作时的背景的简介:
卢梭:全名让一雅克•卢梭,一七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生于日内瓦,随着他的出生母亲遽然去世。卢梭的父亲是以为钟表匠,酷爱读书,卢梭在父亲的影响下,六岁就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这为卢梭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卢梭十六岁便开始流浪生活,并毕生对那段流浪却惬意自由的生活很是怀念,因此而结识的卢梭称为squo;妈妈squo;的德•华伦夫人对卢梭的后来的人生之路影响至深。卢梭当过仆人、教父、歌剧编辑、文学者等等职业,结识各类人士并食尽人间烟火。
一七五o年,第戎学院,卢梭撰写的《论科学与艺术的昌明会敦化抑或败坏凤俗》一文授奖,从此卢梭便开始了文学创作。《致德•马勒泽尔布先生的信》、《社会不平等起源论》、《对话录:让一雅克评论卢梭等起源论》、《朱丽》(或名《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山中书简》、《忏悔录》等等,都对文学珍品。其中,对于我写这篇文章要着重讲的是《爱弥儿》这本书。《爱弥儿》出版后被警察没收,在巴黎(索尔邦)大学受到批评,遭国会查禁。卢梭风闻当局下令逮捕他,立刻逃往瑞士,到达伊弗东,匿身在沃德山村。从此开始他的逃亡生活,直至一七七八年逝世。这也正是卢梭用squo;颠沛流离squo;形容自己的人生的原因所在。一七六四年十二月日内瓦出版匿名小册子《公民的感情》,影射卢梭遗弃自己的五个孩子,把他们送进孤儿院,促使卢梭决定写《忏悔录》,为自己的生平做一个最详细的叙述并辩护。这便是《忏悔录》写作的背景和缘由。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4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通过上文对时间问题的讨论,我们已经触及奥古斯丁的思想和古典哲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源,正是在于双发对真正的幸福持有不同的理解,而这又集中反映在双方对认识你自己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之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理性的地位。古典思想发展到古代晚期,呈现出强烈的宗教化趋势,这在普罗提诺和波菲利的思想中体现得极为明显。然而,无论怎么宗教化,古典思想仍然坚持理性至上的原则。从根本上讲,普罗提诺的太一不过是对于最高的理性原则的宗教化表达而已;波菲利虽然诉诸各种巫术和魔法以求实现灵魂的解脱,但他从来没有把这些非理性因素纳入其哲学体系,而是承认没有任何学说能够解救人的灵魂。
与此相反的是,奥古斯丁认为,在超越理性的上帝面前,理性的意义是相对的;而在堕落后的人类身上,理性的能力更是极其孱弱。要想获得幸福,除非通过对上帝的记忆和期待。记忆和期待虽然属于人的理性心灵,但是所记忆和期待的对象,却是超越理性的上帝;此外,在奥古斯丁对人的三位一体的阐释中,心灵中的理性对应于时间中的现在,与能够记忆和期待上帝的其他两个位格(记忆和爱)相比,它恰恰是最容易背离上帝,导致骄傲的原罪的。《上帝之城》对古典思想的全部批判,都可以看作是对这种背离上帝的骄傲理性的批判。奥古斯丁当然不是德尔图良那样的非理性主义者,然而理性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确实不是最高的原则,它必须接受信仰的指引;正如生活在时间中的人,只有在回忆和期待着上帝的前提下,他的现在才可能是幸福的。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忏悔录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5
读了《忏悔录》这本书后,心灵被深深震撼,也再次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体会颇多。
许多领导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干部之所以滑向罪恶的深渊,沦为人民的罪人,归根到底是长期以来缺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以致思想扭曲、心灵变态、理想信念动摇,丧失人生立场和底线。所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实现清清做人、干净利索干事,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来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学习把握自己的人生航向,把握生活底线,提升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以便“照照镜子、以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保证在人生的工作、生活中不跑偏、不掉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些领导干部长期以来严重脱离群众,不听群众呼声,漠视群众疾苦,这是走向腐败和违法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领导干部把自己手中的权利当做为自己、为家属、为亲友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最终只会让自己忘乎所以,为所欲为,胆大妄为。所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工作的一大法宝,到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这个权力要拿去为谁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事为民所办,利为民所谋;要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凡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做群众的帖心人。
法制意识淡薄,自我净化能力差,经不起各种诱惑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以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坚定、旗帜不鲜明。这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迷失方向的又一原因。所以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忏悔录》为鉴,对照“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提高自身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自我革新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要讲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坦荡做人、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谨慎用权,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要做到廉洁为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身边的同志坚守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高尚信仰,给自己时刻敲响警钟,做到警钟长鸣。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从《忏悔录》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不能越雷池半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要堂堂正正、理直气壮做一名让党放心、群众满意、大家公认的人民公仆,用实际行动回报党的教育、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6
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打造党风廉政建设良好形象,东盛公司党委组织学习《忏悔录》,对全体党员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会上,党委副书记刘斌就《忏悔录》中的真实案例,要求大家以史为镜,深刻反思自己,从内心深处得到警示,时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廉洁自律规定,防微杜渐,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特别是身处重要岗位的干部,更应居安思危,对贪腐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自觉按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反对“四风”等相关规定,严格约束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法行为;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从小事抓起,坚决不触碰党员干部的底线,同时对下属可能存在的苗头问题早提醒、早处理,营造良好的风气。党员干部要带头思考、带头谋划工作,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出新、出彩、出成效。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5
今年第十九个党风廉政教育月以“聚焦总目标,严明政治纪律,锻造优良作风”为主题,按照要求,我学习了兵团纪委汇编的《兵团部分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忏悔录》和师市纪委发放和印制的《忏悔录》,通过贪腐分子痛彻心扉的忏悔,真实再现了他们身陷囹圄后发自内心的反省,深刻剖析了他们逐渐走向腐败堕落的心理路程和犯罪轨迹,以案说纪,以案明法,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警示教育意义。违纪违法者他们用政治生命写成的警示教材,成为警醒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守护政治生命的前车之鉴,敲响防微杜渐、敬畏法纪、敬畏人民的长鸣之钟。经过阅读和反思,联系我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体会颇多。首先要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从《忏悔录》腐败者违法犯罪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不义之财来自手中的权力,他们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他们无视党纪国法,目无组织纪律,不顾群众利益,弄虚作假,独断专行,横行霸道,腐化堕落,不仅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而且使人民群众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
从《忏悔录》中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贪欲是逐步膨胀的,贪官并非是一夜之间变成巨贪的,大都经历由小贪、中贪到大贪,一些领导干部在在跨入腐败之门产生蜕变之前,绝大部分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增大,在糖衣炮弹的屡屡攻击下,由小打小闹,到大把捞钱;由半推半就到来者不拒;由担心受怕,到心安理得;由以权谋私到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无论是蔡豪文还是张晓光等大部分贪官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以致深陷牢狱,令人痛心疾首。通过对《忏悔录》案列的学习,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当今历史时代保持共产党员纯洁公仆的本色,必须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不动摇,始终做到慎欲修德,省己律身。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持慎始、慎微、慎欲。慎始,就要在“不义之财”面前,慎重对待“第一次”,果断拒绝“第一次”;慎微,就要做到谨防小恶积大恶,谨记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慎欲,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民欲与己欲的关系,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热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谋利造福,把个人的欲求置于群众欲求之下,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忏悔录》心得体会篇7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陈筱卿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 1mi.net 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忏悔录》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